瀏覽標籤
基因
男自中返台確診改判本土 病毒基因同桃機群聚
日前桃園出現的一名中國境外移入病例病毒定序出爐,序列與桃園機場有關,疫調發現個案檢疫期間,隔壁住著日翊染疫員工,研判為防疫旅館群聚,改判本土個案。
疫情溯源 中國研究員要求美方刪除病毒基因資料
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應中國研究人員要求刪除中方提交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早期病例基因定序資料,外界擔心疫情起源研究拼圖可能因此缺了關鍵一角。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證實,一名中國研究人員提交相關基因定序資料3個月後要求收回,國家衛生研究院已依要求刪除。聲明表示,提交的研究人員握有資料所有權,可以要求收回。
發病3天內死亡數增 張上淳:英國變異株無突變
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升溫,自5月 11 日至今累積超過1萬例本土個案,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國內完成逾 300 株基因定序,皆為英國變異株,並無突變狀況,國內確診者快速死亡原因仍待釐清。武漢肺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此波疫情的死亡個案,多達 18 %是在發病3天內就病逝。張上淳昨天說,擔心是否病毒株有狀況,已加速進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華航諾富特案恐有3大感染源 6人病毒序列出爐
華航諾富特案再增6人病毒基因序列出爐,均為英國變異株,但其中2名機師驗出不同病毒序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研判目前全案共有3大感染源。華航諾富特飯店爆發武漢肺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感染事件,指揮中心為釐清感染途徑,逐一分析確診個案病毒基因定序,已知多數個案感染的均為英國變異株。
案908感染源是案889? 將比對病毒基因佐證
桃園醫院群聚的案 908 ,為案 889 在另一家醫院就診時的接觸者,2人共處一室不到 15 分鐘,專家張上淳說,雖判斷案兩人有相關,但考量其他可能性,會做病毒基因定序釐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桃園醫院群聚事件新增案 908 是一名陪母親就醫的男子,疫調發現,案 889 和案 908 在另一家醫院候診處只相處不到 15 分鐘,兩人位置為前後排,沒有交談,都有戴口罩。案 908 為何還會染疫,引外界質疑。
研究:5關鍵基因助台灣漢人取得演化競爭優勢
陽明大學等團隊針對台灣漢人進行基因體序列分析研究,找出5個關鍵基因,證明這些基因變異克服自然演化而存留至今,讓台灣漢人在演化上取得競爭優勢。陽明大學今天表示,台灣的族群包含原住民族與漢人,漢人在過去 400 年陸續移民來台,構成現今台灣主要族群之一,但在數千年演化過程中,祖先遺留哪些基因變異,讓台灣漢人不至於在演化過程中被淘汰一事,卻所知甚少。
蕈類為什麼會發光 中研院用台灣菇解謎
夏季夜晚除了螢火蟲,有些野菇也會散發微微冷光,中研院團隊利用台灣菇研究,不僅推估出蕈類最早的發光基因簇始於1.6億年前,且目前仍有發光需求是因繁衍需求。蕈類為什麼會發光一直是演化學家好奇的問題, 2018 年俄國科學家已發現蕈類發光的主要基因簇,但基因體結構及其演化歷史還有待探索。
中研院分析上億條RNA降解片段 破解死亡時間
細胞裡的 RNA 降解機制可調控基因表現量,也能啟動防禦反應抵抗病原菌入侵,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日分析上億條的 RNA 降解片段定序資料,破解降解死亡發生時間及機制。細胞裡的 RNA (核糖核酸)壽命短暫,其中含有正確基因密碼的 RNA 能存活並用於製造蛋白質,但帶有錯誤訊息的 RNA 則會被細胞酵素降解死亡,但此機制何時發生、引發降解的因子為何,過去尚未被完全理解。
中研院首創合成嗜甲醇菌 為減碳奠基
氣候變遷威脅全球環境,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首創合成嗜甲醇菌,可利用由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來生產各式高價值含碳化合物,為碳循環開闢更多可能性。中研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論文第一作者陳育孝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天然環境中有天然嗜甲烷菌能將溫室氣體甲烷轉化成甲醇,也有天然嗜甲醇菌可將甲醇變成菌類需要生長的養分。但兩者都難以被改造應用,因此全球科學家競相投入研究,希望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創造嗜甲醇菌,盼能解決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