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柔道

楊勇緯東奧奪銀 母親:讓世界看到台灣柔道成績

台中「柔道男神」楊勇緯首次出征東奧,今天即為台灣奪下銀牌,他的母親在比賽後出面接受採訪時表示,楊勇緯的努力,有拚到想要的路及目標,更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柔道的成績。楊勇緯與「台中女力」林真豪兩人都取得東京奧運參賽門票,分別參加男子組 60 公斤級及女子組 48 公斤級競賽,林真豪在復活賽中失利未能奪牌,而楊勇緯則一路過關斬將奪下銀牌,這已是台灣在歷屆奧運柔道賽中的最佳成績。

楊勇緯奪奧運台灣柔道首銀 不因此放鬆目標奪金

「柔道男神」楊勇緯首度踏上奧運殿堂直闖金牌戰,今天在男子 60 公斤量級不敵地主高藤直壽,但拿下銀牌已經是台灣奧運柔道史上最佳,楊勇緯要讓世界看見台灣柔道。「我不會因此放鬆,我的目標是金牌!」 23 歲的「排灣族勇士」楊勇緯首度踏上奧運舞台就有亮眼表現,今天金牌戰碰上里約奧運銅牌、地主日本好手高藤直壽,一直到「黃金得分」制,因為被判3次指導、輸掉比賽,拿下銀牌,寫下中華代表團奧運史上開幕隔天就得牌的最佳紀錄,也是台灣柔道奧運隊史首面獎牌。

男神楊勇緯奪銀 蘇貞昌:台柔道史首面奧運獎牌

東京奧運男子柔道 60 公斤級決賽,中華隊選手楊勇緯奪下銀牌。行政院長蘇貞昌隨即在臉書表示,恭喜「柔道男神」楊勇緯,獲得台灣在本屆奧運首面獎牌,這也是台灣柔道史上首面奧運獎牌。東京奧運今天晚間進行男子柔道 60 公斤級決賽,楊勇緯對戰世界排名第2的里約奧運銅牌得主日本高藤直壽,最後拿下銀牌。這面銀牌是台灣代表團在奧運柔道賽史上的第一面獎牌,寫下隊史紀錄。

東奧柔道林真豪敗部止步 放眼2024巴黎奧運

台灣柔道女將林真豪首闖奧運,帶著同是奧運國手楊勇緯的祝福上場,最後在女子 48 公斤量級敗部復活賽不敵以色列對手、並列第7。林真豪自評可以更好,也以 2024 巴黎奧運為目標。 23 歲的阿美族柔道女將林真豪首闖奧運,今天在東京奧運女子 48 公斤量級,接連擊敗義大利選手米拉妮( Francesca Milani )、俄羅斯選手多爾歌娃( Irina Dolgova )選手,8強遇到世界排名第一的科索沃選手克拉斯尼奇( Distria Krasniqi ),落入敗部。

楊勇緯放開摔晉級4強 力爭奧運柔道隊史首面獎牌

東京奧運台灣柔道好手楊勇緯放開摔,在男子 60 公斤量級8強賽擊敗荷蘭選手茨亞卡杜阿( Tornike Tsjakadoea )、晉級4強,已是歷屆最佳成績,有望爭取柔道史上首面奧運獎牌。 23 歲的楊勇緯首度踏上奧運舞台就有不錯成績,今天比賽首輪輪空, 16 強賽在「黃金得分」制擊敗保加利亞選手葛契夫( Yanislav Gerchev ),8強迎戰先前就曾交手過的荷蘭選手茨亞卡杜阿,以三角固壓制對手拿勝、晉級4強。

台中柔道童住院70天不治 母盼司法還公道

台中市7歲黃姓男童今年4月間,在校外道館上柔道課時,遭何姓教練及學長重摔 27 次,顱內出血住院 70 天仍不治。男童母親今天表示,兒子去當小天使了,希望司法能還一個公道。黃姓男童近日因血壓、心跳持續下降,昨天晚間9時在父母同意下拔管,宣告不治。檢方今天會同法醫相驗遺體,因無法直接判定死因,檢方決定擇日解剖,採檢相關檢體化驗以釐清死因。

台中7歲男童遭重摔昏迷 柔道教練遭起訴

今年4月台中市何姓教練明知7歲黃姓男童尚未學習好柔道基本動作,卻因黃童不願練習,對他進行過肩摔等動作,黃童送醫救治,迄今昏迷指數3,台中地檢署今天對何男提起公訴。台中市7歲黃姓男童4月上柔道課時,遭何姓教練連摔多次昏迷,住院治療已昏迷逾1個月。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為何姓教練涉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刑法之成年人對兒童傷害致重傷罪嫌,全案偵結提起公訴。

摔出亮麗人生 台東太平柔道隊女童獲總統教育獎

台東縣太平國小六年級女學生羅瑜柔,在弱勢家庭中成長,培養出力爭上游的精神,充分展現在柔道競技中,贏得多面金牌,獲得總統教育獎。台東柔道運動的搖籃–太平國小,今年再度出現總統教育獎得主,這也是學校7年內第3名獲得總統教育獎殊榮的學生,台東縣長饒慶鈴今天表達祝賀。台東縣政府教育處表示,羅瑜柔父母離異,由母親獨自撫養3名年幼子女且身兼多職;羅瑜柔從小因體型比同儕龐大許多,常常受到嘲笑,對自己沒有自信,加入柔道隊後,一切有了改變。

男童學柔道遭重摔昏迷 監委申請調查

監察委員葉大華今天說,近日發生7歲男童學柔道,遭無專業證照教練重摔造成嚴重腦傷的事件,對此表達嚴重關切,凸顯主管機關對運動類項目教練制度管理及監督不周等問題,已申請自動調查。台中市一名7歲學童4月 21 日上柔道課時,遭教練、學長重摔昏迷。葉大華指出,兒童權利公約第 19 條規定,兒少有不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暴力權利。兒少學習運動類項目,難以避免與同伴、教練有肢體碰撞的練習,但學習過程的過度訓練或體罰,易對兒少身心造成不當或負面影響,甚至可能被當作對兒童施暴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