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旅行的價值

圖片來源: 取自 李忠憲 臉書

 

今天是下半年的開始,已經7月1日,所謂旅遊的季節,我很多朋友現在都在國外。許多人喜歡出國旅遊,以前我爸朋友過世的時候,他會描述這個人的一生,然後強調的重點是,他曾經去那邊那邊出國旅遊過,人生算很值得。

我剛回成大沒多久,有一年的暑假,我和弟弟帶著爸爸和媽媽去美國、加拿大自駕旅遊18天,中間有幾天我去開研討會。2018年的柏林馬拉松,我本來打算帶爸爸媽媽去的,我在德國唸書的時候,我爸從來沒有去拜訪過我。他不願意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這樣來回歐洲,最後我還是一個人獨自去柏林。不到三年,爸爸就過世了。

金錢跟時間應該花在什麼地方?存錢、買房子、結婚、養小孩等等是一種選擇,買奢侈品、出國旅行等等是另外一種選擇。很多台灣的情侶在這個價值選擇上面有很大的衝突,這樣的觀念差異在台灣並不少見。傳統教育強調買房、成家和養育小孩,尤其是對男生而言,這似乎是一生的必經之路。
相比之下,德國人的生活態度顯得不同。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發現我的德國同學很少將結婚、買房子和生孩子視為人生的主要目標。他們更重視自我探索和體驗新事物,每年都計劃去不同的國家度假,有些人甚至安排了未來五年或十年的旅行計劃。這反映了西方社會年輕人對自我探索和新體驗的重視。

根據最新的統計,德國人在2023年的旅行行為顯示出一些有趣的趨勢。例如,德國人逐漸恢復了長途旅行的熱情,2023年有58%的德國人至少進行了一次五天以上的假期,比疫情期間的數據有明顯上升 。此外,德國人更傾向於進行長時間的度假,平均停留時間增長到13天,比前一年增加了將近兩天 。

以前我在台灣受的教育,讓我翻轉我社會階級的考試,很少有什麼強調旅行價值的文章或內容。我唯一想到的是孔子的周遊列國,勉強可以算是旅行價值的文章,不過他是到處去求官的。

相較之下,德國的思想家很多強調旅行的重要,歌德曾說過:旅行教人們寬容,這體現旅行對個人成長和心靈開放的重要性。歌德去義大利的長途旅行,是丟棄他本來的官位,拋開一切去進行旅行。

海涅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讚美旅行,認為旅行能夠打開人們的眼界,帶來新的靈感和思想。這些觀點也反映在現代德國人的旅行行為中,他們透過旅行來尋找新的體驗和自我成長。

與台灣的傳統觀念不同,德國人更重視旅行和自我探索,這不僅體現在他們的旅行計劃中,也體現在他們對生活和人生目標的態度上。

“Das Fräulein stand am Meere und seufzte lang und bang, es rührte sie so sehre der Sonnenuntergang.”
~ Heinrich Heine

“那位年輕的小姐站在海邊,長長地嘆息,內心充滿憂傷,夕陽西下,令她心中激動。”

~海涅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