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河道上很多在討論北一女國文老師的中文,課綱,道德,羞恥等等的文章,文以載道的議題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還能引起一陣波瀾,真的很不容易,那是知識封閉,專業圈地,缺乏視野和沒有內容管道的時代才有的問題,真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如女王所言: 你中文程度不好。但我從小到大中文相關的重要考試,包括國文、三民主義、公文等等,考試的分數都很高,所以才能名列前茅。
我想不只是我,柯文哲、黃國昌、趙少康等人(侯友宜我就不確定了),一定也是這樣,但中文成績好跟中文程度都不一定正相關,跟道德更沒有什麼關係了。
我的刻板印象中,每天浸淫在風花雪夜的國文男老師很多都怪怪的,疫情期間偷偷跟小朋友一起上課,有些就是滿口的黃色笑話,最近還有一個亂摸國中女生的手,說要算命,還被家長報案到派出所。
最悲慘無恥的當然就是林奕含事件的國文狼師陳國星,或許這也是這個陣營推出女老師來論述,如果是男的中學國文老師,大家一定會想到這件悲劇。
在當代討論中,文學藝術與道德的關聯一直是一個引起爭議的話題,像羅曼·波蘭斯基和伍迪·艾倫這樣有爭議的藝術家時,但許多人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認為藝術作品應該從其創作者的道德行為中獨立出來。
文學藝術的價值與道德標準是兩個不同的範疇,藝術作品應該根據其美學質量來評價,而不是基於創作者的個人生活或道德行為。例如理查·華格納的作品,儘管華格納本人有可議的政治和道德觀點,但他的音樂仍被認為是古典音樂中的經典。
將道德標準施加於藝術作品是一種危險的滑坡,可能導致藝術審查和創意自由的限制。他指出,歷史上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在道德上具有爭議的情況下創作的,如果我們開始基於道德標準來排除藝術作品,那麼我們可能會丟失許多重要的文化遺產。
文學藝術不該是承載道德的工具,在資訊科技革命的今日,開放知識的環境應該提供更廣闊和多元的思考空間。
歌德説:有三種讀者,第一種不用批判就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第二種只能批判但無法享受閱讀的樂趣,第三種在批判的同時同時又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
卡夫卡説:我想人應該只讀那些會咬傷或剌傷我們的書,如果我們讀的書沒有對我們產生重擊,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把文學閱讀當成道德教化,不能思考挑戰,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因缺乏反省和不敢挑戰作者,只會成為馴化的奴隸,而為了求生存的奴隸,道德是最低落的,就像柯文哲和黃國昌這樣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管目的是刻板的道德或分數(權位)的遊戲。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芋傳媒專欄徵稿
時事・藝文・財經・生活・運動
投稿信箱:editor@taronews.tw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