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誠品、還有金石堂看台灣暢銷書的排行榜,常常都搖頭,當然原因並不是說我的書沒在上面,而是上面很多是一些奇怪的作者。
文學、藝術與政治之間的關係,這個討論不是現在才有而是一直都有。對文學的作品推崇,到底應該是只看重才華,還是也要考慮作家的智慧和對人權、政治的態度?其實諾貝爾文學奬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應不應該把諾貝爾文學奬頒發給支持專制獨裁政權的作家?1965 年,蘇聯作家、蘇共黨員米哈依爾·肖洛霍夫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另外,挪威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努特·漢姆生背叛自己的國家支持德國納粹政權,並把諾貝爾文學奬的講座獻給戈培爾,但是因為他是在 1920 年就拿到諾貝爾文學奬,諾貝爾奬委員會比較沒有為難,他是拿到諾貝爾奬在前,支持暴政的獨裁者在後,跟肖洛霍夫不同。
漢姆生這個傢伙曾經講過一個非常有名的話,面對目前中國在新疆建立集中營可以再拿起來欣賞一下:「如果政府設立集中營,它一定有很好的理由」,這個人不是什麼五四三的左膠,他可是諾貝爾文學奬的得主。
文人是人,寫文章刻畫人性,但是也不免受到人性種種缺憾所操控,寫出來文學作品,詞彙華麗、內容感人、刻畫人性、描寫人生所呈現出來的那種美學,到底和自身的行為有沒有任何相關?比較粗淺一點就是需要文以載道嗎?
想到這裡就想到以前有一個心靈作家林清玄,他的書以提升讀者的心靈為首要的目標,後來大家發現他日常生活的真面目,他的書再也沒有人要看了。
在網路的時代很多人喜歡傳內容農場的文章,這些文章從它的一線邏輯看起來都非常有道理,甚至煽情充滿感動,也講出部分的人生道理,許多這類文章看不到作者,拼湊許多雜碎的思想在同樣的一篇文章上,閱讀這樣的文章其實是重大的挑戰,容易影響自己的思考,不管這個文章講的再有道理,閱讀這類的文章的確要非常的小心。
有許多人認為美就是自由,自由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自律,沒有自律就不是自由,沒有自由就不是美,對於讀者文以載道是一回事,自我要求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寫的東西都是自己不相信的謊言,或是不干人性的風花雪月,就我看起來就是個垃圾的作家,偽裝成和平主義者,把侵略和抵抗兩方等量齊觀,鼓吹別人投降當奴隸,她再來當奴隸的監工或逃跑!
文學和政治都是在人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領域,而且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文學和政治都需要包裝,
但是最重要的內容是所謂的美,美是自由,自由就是自律和真誠。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