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課時跟研究所學生講,唸書和做研究似乎很像,社會上一般的觀念,念研究所是大學部的延伸,碩士學位是進階的學士學位,博士學位是更進階的碩士學位,感覺好像是這樣。其實這中間有不小的差別,雖然絕大多數有博士學位的人都是爬這樣子的學位歷程階梯,但做研究和唸書有相當大的不同。
簡單來講,唸書是獲取前人的知識,靠著毅力和勤奮通常可以得到不錯的成績;然而做研究是創造知識,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造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知識,兩者的關聯並沒有這麼絕對。書唸得好但研究完全不行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我已經聽過好幾個美國教授跟我講,他們遇到了奇怪的學生,有些中國的省狀元非常會唸書,但完全不會做研究。
努力唸書通常很難失敗,在既有的知識範圍裡面考一百分,不一定就能夠創造知識。通常有毅力好好讀書的優秀學生做研究,往往卻會面臨許多挫折和失敗的結果。
台灣的研究所教育很奇怪,許多人是來讀書,而不是來做研究,很多學生喜歡找輕鬆的教授,尤其手頭沒有研究計劃不會給學生額外負擔、兩年一到學生就畢業的教授很受歡迎。
目前台灣的中學,也開始強調學習歷程,這中間很多有類似做研究的精神,但要像美國中學生那樣,其實有相當大的困難和挑戰。
不可諱言的,華人的世界個人主義並不盛行,家族力量會用在每件事情上,包括小孩的教育升學,個人的獨立自主會受到不少影響。
我曾經寫篇文章說德國免費的大學教育並不排富,因為有錢人的小孩也需要國家幫他們獨立,類似這樣的概念,我們不太容易體會和了解。
大年初一中國男足意外兵敗越南,確定無緣今年卡達世界盃,這件事情在中國引起很大的憤怒,足球和半導體是中國費勁心力想要發展兩個重要的領域,整個國家花了那麼多人力和金錢,最後都只能曇花一現,其實跟我前面講的中國省狀元做研究的狀況有些類似。
尤其足球的失敗比半導體的一事無成更令中國民眾感到挫折,因為足球被添加更多的民族主義因素。
之前我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時候,講到中國半導體失敗的原因:不腳踏實地只想用國家資本的力量彎道超車,中國這個國家積弱太久,太想出一口氣。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經濟學家修正中國會超越美國貿易規模的預測,可能永遠不會有那一天。
中國挖了很多足球明星,足球員刺青的一大堆,但中國的足球明星不准展露刺青,在德國人的眼中裡面感到不可思議,中國竟然用國家的力量來明文規定禁止這樣的行為,這個國家道德低落,卻什麼都要乘載道德教條。
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缺乏走正道的精神,就像會讀書不會做研究的省狀元,填鴨死背只會訓練抄襲的能力,講到做研究,只有在自由的土地,才能長出創意的果實。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