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康德的領導哲學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geralt

我高考一級及格,去德國念書之前,曾經在台北市担任過一段時間的公務員。常常在和一些高級常務文官開會或吃飯聊天時,他們都會說很羨慕我早早脫離苦海。我覺得當教授和公務員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自己可以選擇長官,除非想不開,一定要去爬行政的階梯,否則自由度相對來說很高。

員工受到上級領導風格的影響,我們社會中的許多問題都是由不負責任和糟糕的長官造成的。 並非所有擔任管理職位的人,都有能力充分填補這個空缺。 在糟糕的領導下,工作會受到影響,我們會變得意志消沉、沮喪、陷入倦怠。 良好的領導力會激發創新,帶來建設性的問題解決方案,激發創造力和對工作的熱情。

好的領導應該基於某些價值觀,價值觀很重要,它們是一個指南針,顯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一個好的管理者當然是建立在質量、績效、創造力和成功等價值觀的基礎上。

除此之外,道德價值觀起著核心作用。我曾經和某位長官一起去向更上級報告,交上去的投影片內容幾乎都是我實驗室的。作者一開始我寫我們兩個人的名字,長官一上去說要用他的版本,他的版本,我的名字完全不在上面,我就看著他念著我的投影片,然後他一點都不會不好意思。這種情況我很久才遇到一次,相信在一般的職場或公務體系,這樣的場景可能是日常工作的形態。

伊曼紐爾·康德 (Immanuel Kant) 的義務倫理學是最具影響力的道德理論之一。 它的核心是絕對命令。 它包含道德上正確行動的最高原則。因此,相信康德的管理者,總是考慮他們的行為是否可以根據絕對命令進行,並試圖以這種方式進行。 為此,自己必須從所有個人傾向和偏好中抽離出來,尤其他不能讓自己被私利所引導。

絕對命令的想法禁止將人工具化,原因之一是人有尊嚴,必須受到尊重。因此,管理者應該尊重所有受其行為影響的人的尊嚴。

例如,無論他們在公司中的職位如何,他們都應該認為他們的同事具有同等價值。 這是對人的尊重,而不是對等級制度的敬畏。

Immanuel Kant。
圖片來源: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每個理性的人都可以獨立地認識到什麼是道德上的必要條件。 為此,他不需要任何國家、宗教或家庭權威。這原則體現歐洲啟蒙運動中康德的格言:“勇於運用自己的理性!”

康德理論的道德哲學“對手”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為道德行為製定了一個最高原則:道德上正確的行為是使最大多數人的幸福最大化。功利主義是一種結果主義的倫理。行為在道德上的可接受性,是根據後果來判斷的,重要的結果是幸福的最大化。

如果功利主義是領導者的信仰,他會仔細考慮不同行為的後果。它們如何影響受該行為影響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權衡利弊得失,這種作法,有時候會失去標準,成為機會主義者,沒有任何原則。尤其以自身利益為唯一考量的長官,部屬一定非常痛苦,失去工作的熱忱與信心。

以前高中有個老師說:要好好地努力讀書,每個人一生的工作是固定的,前面多付出一點,後面就會輕鬆很多。以前我不相信,現在知道這是什麼了。財務自由並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工作自由才是,選擇長官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