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養貓數從8年前起倍增,近3年更直追 80 萬隻,重視寵飼關係平衡的貓行為師曾麒穎說,貓心理跟狗不同,須有不受干擾的貓窩作為核心領域,外出、外宿寵物旅店也有原則須留心。
根據農委會調查推估,近3年全台灣養貓數都在 70 幾萬,直追 80 萬隻規模,集中在都會區,因為貓顯得較自得其樂,也不需要天天帶出門大小便。
但是其實貓咪跟狗狗是不同的,取得國際動物行為諮商協會( IAABC )認證貓行為師資格的曾麒穎接受專訪時說,貓不像群居的狗,沒有臣服的概念,且性格膽小又好奇;而寵飼關係平衡才好,要有這樣的關係,就要了解貓。
他舉反例說明,太熱情、馬上要擁抱貓會有反效果,就曾有飼主一開始養貓咪就想擁抱,結果每天躲衣櫃,或者跑到高處遠觀就這樣互相只能當室友1年,磨合這麼久後,貓咪才主動去蹭飼主,之後才真的抱到貓。
曾麒穎說,以空間解讀貓的心理,有核心領域、外圍領域及最外層的探索領域(門窗以外);養貓要佈置多個不受干擾、夠隱匿的貓窩讓牠選擇作為核心領域,貓窩並至少要有兩個動線,讓貓咪感受到有什麼不妥時可以逃跑。
而且因為貓的生理時鐘非常精準,對時間的誤差更是小於0.5秒,必須規律、定時的供給食物,生活互動也不要正眼對看貓咪,飼主可以正常生活,例如帶著筆電、資料做自己的事,貓咪就像幼兒時期的小孩一樣,會去感知生活的氣息、聲音、頻率等,漸漸地就能自然建立信賴關係。
若是比較多人的家庭,可以是媽媽餵飼、爸爸回家陪貓咪玩,加上有小朋友跟貓咪有很多肢體互動,也會培養出很緊密的同儕情感。
另外,他也說,不是所有的貓都適合被帶出門去遛,因為那已是家貓居住住家門窗外的最外層探索領域,務必要做好準備,功課要做足,否則不要出去。
他具體說明,對照狗繩1.5到2米長,貓用要5米以上,因為貓的反應通常人類跟不上,若受驚嚇,建議放掉牽繩,並馬上循線去找,因為牽繩夠長,可以找得到;這是基於安撫不了時,貓會掙脫胸背袋及牽繩,反而找不到,但這是極少數的緊急情況,最好不要發生。
而且也非所有貓都適合外宿寵物旅店,他說,可選擇到府服務;若須選擇旅店,首選有證照的店家,現場可留心觀察褓母是否真的在意貓,而貓房要有隱蔽空間,例如小閣樓,以及獨立空調(避免氣味交流),還要帶平時吃的食物、零食及平常用的盆砂、毛毯,以及有飼主氣味的衣物、毯子等,幫助貓咪建立外宿時的核心領域。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