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邀請國外作家駐校的東華大學與洪建全基金會合作,於 11 月 16 日在敏隆講堂舉辦 2019 年駐校作家講座,以「靜與流–文學生產與文學交流」為主題,邀請作家東山彰良、作家吳明益、翻譯家黃碧君,對談文學創作觀與跨國文學交流經驗。
如何規劃寫作時間?
吳明益首先問道,作家或翻譯者在沒有人看到的日常,是怎麼規劃自己的寫作時間的?
東山彰良分享,寫作時習慣聽美國藍調音樂和南美音樂,一般習慣早七點開始寫作,寫到中午時吃飯睡午覺,傍晚再繼續寫,繼續到晚上六七點結束,開始喝酒。之前沒辦法光靠寫作維生,在大學當兼任講師,一直到今年才把大學工作都辭掉。當兼任講師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要教書的時候就沒辦法寫作,所以便會安排在暑假期間寫作。學期期間就是改稿及讀書充實自己。
黃碧君以過來人身份分享道,翻譯就是用數字來賺薪水,翻譯十幾年了,剛開始會規定自己要翻譯幾頁多少字,把時間排很緊,但因為時間都是自己掌控,會以作家事等等轉換心情,再繼續工作。後來開始做中書日譯的工作之後,把時間轉換到介紹台灣作品方面,因此一年大約就翻譯兩本書。以前因為一直趕稿時間緊迫,所以對文字沒有非常斟酌,現在她認為一個好的譯文和譯本非常重要,所以開始會和別人討論,或找範本來研究。
中日版稅及稿費差別
關於版稅及稿費問題,黃碧君說,日本的文學譯者可以領版稅,約 6-7% 起跳,但台灣譯者是領稿費,也就是買斷。吳明益說,在台灣作家的版稅是 10-15%左右,少數有到 20%,東山彰良聽聞後表示驚訝,他透露自己的版稅是 10%,而宮部美幸拿到 12%。「書和其它商品不同,商品每賣出一件就是需要做一件的時間,但如果作家創作的作品賣得長的話,每一年都會收到錢。所以出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賣一千本和賣一百萬本是完全不一樣的寫作邏輯。」吳明益說。
如何走上寫作之路?
東山彰良說,在日本,作家出道一般有三條路,第一個是拿到新人獎;第二個是有認識的人在出版社,方便投稿,譬如著名作家三浦紫苑是因為原本想到出版社工作,但因為履歷表寫得太有意思,編輯建議她寫作,便開始寫小說而拿到直木賞;第三個則是網路,日本編輯會上網尋找值得關注的小說,譬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藏》一書就是從網站上成名。
東山彰良自己是拿到新人獎。他自述本身不大喜歡讀書,平常愛好打籃球、聽音樂及到處旅行,1991 年大學畢業,適逢日本最後一波泡沫經濟,因為景氣很好所以很容易就業,大四時去面試時身著綠色西裝打花領帶,也應徵上了航空公司的工作,只做了一年就辭職了。後來陸續回母校念碩士、到中國吉林大學念博士班,吉林大學要求的博士論文是 400 字的稿紙 400 張,故不知不覺便培養出寫長文章的能力。
2000 年時因為已經結婚且第二個兒子剛出生,生活上有點困難,夏天回到台灣時與朋友聊天,討論到追求夢想,他認為自己活到 30 幾歲還沒有夢想,有一種焦躁不安的感覺;驀然在 2000 年 12 月的一個夜晚,打開電腦開始寫小說,因為他喜歡看電影,便在腦中假設一個電影情節,用小說寫出來,寫作當下有一種療癒感。三個月後小說完成,在日本得到了第一屆「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銀賞、讀者賞。也就是在台灣 11 月底會出版的《逃亡作法》。
黃碧君說,她在日本的東北大學念完碩士後回台灣,開始在誠品網路書店工作,負責介紹日本的出版狀況和得獎作家,做了兩年之後,覺得總是在報導一些訊息式的內容,有點空虛,恰巧 2003 年左右出現了一波翻譯日本各類型作品到台灣的熱潮,那時很缺譯者,所以就算沒有經驗,編輯也會來詢問要不要試試看,所以就轉從翻譯漫畫開始,慢慢擴展到小說、散文、旅遊類型,反正有案子就接,因為自己也喜歡看小說,所以就也不覺得薪水少,就這樣做下去,做了好幾年。
吳明益追問道,到何時才覺得自己可以翻譯文學作品?
黃碧君回答,因為本身是念日本近代文學,在學校的日文閱讀訓練還蠻紮實的,可是中文表達能力沒那麼好。對自己的信心是認為自己可以理解與掌握內文,而文字的修飾和斟酌可以借助編輯的力量或自己再做精進改善;最重要的是本身是否喜歡那本小說的內容、喜歡那個主題,以及有沒有熱情。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