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威尼斯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洪水危機!鹽害正嚴重威脅珍貴的彩繪與壁畫

圖片來源:Luigi Brugnaro Twitter

來聽聽德國修復師對威尼斯水患造成建築與彩繪受損的意見

義大利威尼斯(Venice)正遭逢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一週內改寫了三次淹水紀錄,昨(17)日高水位再度襲來,洪災緊急狀況始終未減緩。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圖片來源:Luigi Brugnaro Twitter

全球密切關注世界文化遺產「水都」威尼斯內眾多歷史悠久且為傑作的建築及壁畫保存情形,德國媒體《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特別專訪了德國壁畫與建築表面修復專家 Sven Taubert 的意見。

請問 Taubert 先生,當您看到最近威尼斯洪患的畫面時,您有什麼想法呢?

Sven Taubert:洪水在威尼斯是常見的現象,但我們必須要區分「一般洪水」和「極端洪水」兩者的不同。對於藝術和歷史建築保存修復領域的人來說,極端的洪水意味著將進一步威脅和影響建築本身以及建築存有的藝術品,也代表著這類的氣候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希望這樣的情況不會更頻繁地發生,或是不會在短時間內再發生。

在洪水來襲的情形下,立即卸下可運輸的藝術品大多時候都非常的困難;而不可移動的藝術品,像是屬於建築一部份的壁畫或牆面彩繪,則幾乎不太可能有所保護。

上一次這麼嚴重的洪水發生在53年前(1996年)。但是威尼斯的洪患情形很普遍,這是否代表威尼斯有較好的應對能力?

Sven Taubert:因威尼斯坐落於潟湖淺灘上,其建築發展出具有較高的防潮特性。威尼斯的歷史性建築地基以木樁為主(即先在厚的淤質黏土上打下木樁),只要木樁持續浸在水中,不要暴露到空氣,就不太會腐爛(如諺語形容的「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就半年」)。

但這也意味著建築牆面的水分程度會因為建築的毛細結構增加,最後會達到某一個特定的水平。然而,當來自下方(地下)的水壓增加,以及洪水頻繁的發生時,水分、濕氣就會進入到建築其他的區域,我們就必須假設會造成更多的破壞。

圖片來源:取自 Artnet 推特

濕氣或水分進入到建築其他的區域,這會對建築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Sven Taubert:水分增加會使得水中的可溶性鹽鬆散,而這些鹽又會對建築物與材料構成進一步的威脅。當這些鹽被推擠到建築中原先不屬於它們的地方,就會大量的在牆面上結晶,這些晶狀鹽就會形成壓力,隨著環境濕度變化而溶解、結晶,在這膨脹、收縮的反覆作用過程下,就會破壞建築的磚石結構。有的會使壁畫顏料層粉末狀脫落,或使壁畫表層剝離,特別是天然石材:砂岩、石灰岩,或是磚塊、陶瓦(terra-cotta)、砂漿和灰泥等。

威尼斯擁有大量獨特和無價的壁畫與彩繪,有些甚至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這些作品的損害將是非常大的損失。

圖片來源:取自 Cynthia von Buhler 推特
圖片來源:取自 Cynthia von Buhler 推特

補充:聖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搶救的人員表示,含有鹽分的水已進入到建築內大理石、歷史悠久的馬賽克磚與瓷磚等處,無所不在,鹽害就像癌症會在幾個月後出現,並造成嚴重的損害。第一次維修預估至少花上360萬歐元。

這些壁畫(fresco)可以搶救嗎?

Sven Taubert:如果受損沒有到會讓壁畫大量或全部從牆上脫落的程度,那麼依然可以採取行動來改善。例如,使用可溶性(可移除性)膠水將無酸絲紙加固在壁畫表面,整個過程必須可逆。將特殊的日本紙材(silk paper)裁成小型條狀,並貼在壁畫表面,以確保壁畫暫時固定在牆面上。一旦表面固定,就可以處理壁畫有裂縫的部位,使用針筒注入黏著劑以固定灰泥層;不過壁畫的修復是高度專業的過程和技法,必須評估個案的實際狀況,以判斷其修復方式與材料。此外,威尼斯壁畫修復的主要問題也涉及結晶鹽的存在與處理,同樣也必須依個案考量。

是否能將整個壁畫從原始的位置移至安全無水的地方保存展示?用複製品代替原始作品,這樣下次再發生洪患時,複製品的損失至少會比原始作品的損失少。

Sven Taubert:易位(移置)—這代表了壁畫或牆面彩繪移開原始位置並重新安置於他處,這是一個熱議的話題,但也是一個充滿問題的過程。因為必須決定是要移動「顏料層」或「顏料層與其下層灰泥層」還是「整個牆面」?

而且移動壁畫通常伴隨著壓力與損失,也會經常面臨該從哪裡裁切下特定的區域,以便移動壁畫。

因為你不可能直接從牆上移除一整面 30 平方公尺大的壁畫,這是在風險和生存機會間必須做出的權衡。

當藝術品越珍貴,專家就越必須謹慎地審視和討論這樣的情形。但如果威尼斯的極端洪水越來越頻繁,這個方式也的確提供了一種選擇。
原文出自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m Bar,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