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一葉扁舟 證明日本祖先有可能來自台灣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不用現代科學方法,靠著星象、風向, 5 名台、日划手,成功從台東划獨木舟到日本與那國島,日本學者表示,證明日本祖先有可能來自台灣。

「古人類的 5 官感覺比現代人類還銳利,現代人能划獨木舟到日本,證明過去的古人類更有能力」。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林志興盯著螢幕,看到獨木舟以原始方法成功從台東划到日本與那國島,更堅信日本的老祖宗有可能來自台灣。

日本考古學界發現史前舊石器時代人類進入日本列島途徑有 3 ,分別為約 3 萬 8000 年前從朝鮮半島至九州登陸;約 2 萬 5000 年前從歐亞大陸北部經庫頁島跨津輕海峽,以及約 3 萬年前跨黑潮從台灣到沖繩島。

為了驗證第 3 條路徑,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尋找這條「太古航線」。

最重要的科學應證就是「航行」,古時候沒有大船,因此研究人員仿古人打造日本草船、阿美族竹筏,以及獨木舟。

日本團隊的負責人是海部陽介教授,2016 年先以草船從與那國島航向 75 公里的西表島,最後因天候不佳且船身進水,沒有成功。

接著2017年日本團隊到台東,驗證阿美族竹筏。由東海岸阿美族人以台灣原生麻竹、黃藤、配合仿製舊石器時代的工具、石斧,打造一艘重約 800 公斤竹筏IRAI號,但是因太笨重,速度弱於黑潮,黑潮時速約每小時 4 公里。

2018 年再製改良版「IRAII號」竹筏,縮短船身減輕重量,並從長濱出發航向日本沖繩,發現竹筏不耐巨浪沖擊,竹管易受損滲水。

草船和竹筏驗證效果不佳,團隊改計畫使用獨木舟。最初希望獨木舟在台灣製作,可以嘗試參考阿美族傳統造獨木舟技法,但因海岸線林相改變,取材不易,最後改在日本製作。

獨木舟採用日本能登所產的雪松,模擬舊石器工具製成,船身長 7.6 公尺、寬 0.7 公尺、高 0.6 公尺。由日本考古學家山田昌久監製、工藝家雨宮國廣製作,可乘坐 5 人,重約 350 公斤,在日本東京灣附近進行跨越黑潮性能測試,發現獨木舟的穩定性雖不若竹船,但其速度強於竹船 1.5 倍以上。

為了符合移居發展,因此獨木舟上必須男女都有。

獨木舟今年 5 月運抵台東,在東海岸經過 1 個多月的訓練,由 4 名分別具有海洋知識、天象觀測家、獨木舟好手,及 1 名台灣划手, 4 男 1 女 7 月 7 日從台東東海岸烏石鼻海邊出發,未使用科學方法,仿古人原始方法航向日本與那國島。

團隊特別選擇從東海岸長濱鄉烏石鼻漁港出發,因為東海岸的八仙洞是台灣人類被發現最早居住的地方,距今將近 3 萬年左右,有可能是台灣祖先的發祥地;另一方面,黑潮在成功鎮外海開始轉向,流向日本,古人有可能藉著黑潮的力量,從東海岸遷徙到日本。

途中多次迷航,又藉著觀星象和太陽、風向找到正確航向,經過 2 天、航行 205 公里,今天中午 11 時許成功抵達日本沖繩與那國島久部良港。

一葉扁舟驗證了古人是有能力循著這條太古航線遷徙到日本,日本的老祖宗有可能來自台灣。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