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冠甫專欄》郭台銘的「中國人才能拜中國神」,想傳遞什麼?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國國民黨 29 日進行第 2 場總統初選「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提問階段嘲諷,總統蔡英文在民進黨初選期間勤跑各大廟宇,但「媽祖、關公不是大陸來的嗎?」

對此,蔡英文 30 日強調,作總統的本來就要包容跟尊重所有的信仰,「難道是信基督教就要先作猶太人嗎?」這番邏輯清楚的回應也引起網友熱議,蔡英文完勝郭台銘。

事實上也不只郭台銘提出類似的抨擊,在第二場中國國民黨國政願景說明會上,針對文化政策問題。周錫瑋也質疑「蔡英文既然不認同中華文化,又何必逢廟必拜,有何資格去拜神明?」

這類問題背後的脈絡,都是企圖點出民進黨政治人物「不承認是中國人,卻拜中國神」的矛盾,是常見藍營論述之一。不外乎就是訴諸身為「中國人」的「民族大義」,其實都是套用邏輯中的繆誤,利用不正確的證據,來錯誤比較兩者關係。讓人誤以為兩件事非常相似,導出所以他們必然相同的結論。這時只要以生活中明顯的例子作類比,任何人就會立即發現其中邏輯上的荒唐之處。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另一個異曲同工之妙的批評,是指控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有趣的是,中國國台辦也曾痛罵民進黨「去中國化」是「刨根抽魂」的邪惡作法。

在強化「中國人」的民族認同上,中國國民黨與中國政府的說法及立場,大部分趨近一致。

小部分不同是,黨內五位初選人不約而同提出要「發展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可是成效如何,只要回顧過去藍營執政下,民眾是如何被灌輸與這片土地無關的歷史紀錄就會明白。

在去「中國化」和「發展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有時候是一體兩面,難以切割。台灣特色在中華文化為主的前提下,比例必定稀少,更別提其他文化的多元融合。只是用來掩藏「中國化」的包裝。跟「中國人才能拜中國神」的說法一樣,是在灌輸中國的民族主義。而中國共產黨尊崇馬克思主義,在歷史的演進上,不管在形式或實質都會演進成民族主義的傾象。而台灣是否也要接受來自中國的國族認同,答案有待民眾的選擇。

特別是政治人物,習慣把「民族主義」以血緣、宗教關係處理。如同郭台銘挑起「中國人拜中國神」的口號。背後目的,無非是要激化和提升自己在深藍選民的支持。然而,民族主義的崛起和定義,也不是如此簡單,有其背後的成因與官方因素。若以班納迪克.安德森在「想像共同體」一書中對民族的定義,「民族是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本質上也是有限,也是享有主權的共同體。

如果有人只是單純想利用人民對於家族、土地、歷史感情的不同,來替自己的選情加溫。那這就不是選民樂見。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