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 年,荷蘭有一個高中生在偶然的機會看到北極光,他立刻把看到的北極光畫了下來,並描述其現象,然後投稿給《自然》雜誌,被刊登出來了!
這位高中生名叫彼得·塞曼,有趣的是,雜誌的編輯稱讚作品是「塞曼教授在天文台細緻觀察的結果」。
這位在高中時代就被當做教授的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後來不只當了教授,還和他的老師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天是這位物理學家彼得·塞曼的冥誕,他出生於 1865 年 5 月 25 日。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1896 年,彼得塞曼使用半徑 10 英尺的凹形羅蘭光柵觀察磁場中的鈉火焰的光譜,他發現鈉的 D 譜線似乎出現了加寬的現象。這種加寬現象實際是譜線發生了分裂。隨後不久,塞曼的老師,荷蘭物理學家勞侖茲應,用古典電磁理論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釋。他認為,由於電子存在軌道磁矩,並且磁矩方向在空間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因此在磁場作用下能階發生分裂,譜線分裂成間隔相等的 3 條譜線。」師生兩人因為這一發現,1902 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塞曼發現原子光譜在磁場中的分裂現象,被稱為「塞曼效應」;此外,現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附近的一座古老而巨大的撞擊坑,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塞曼環形山」。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芋傳媒專欄徵稿
時事・藝文・財經・生活・運動
投稿信箱:editor@taronews.tw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