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毒品犯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 科學實證再犯率35%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研究員顧以謙(圖)26日表示,透過科學實證研究,只要對毒品施用者施以合適的治療與處遇,有機會可大幅降低其復發與再犯問題,例如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再犯率僅35%。圖片來源:中央社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26日指出,與台師大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針對毒品施用行為多元處遇及再犯率等以大數據資料進行研究,「治療優先的毒品防治政策是有用的」。圖為法務部長蔡清祥(右)茶敘時頒發紀念品給台師大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思賢(左)。圖片來源:中央社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今天說,透過科學實證研究,只要對毒品施用者施以合適的治療與處遇,有機會可大幅降低其復發與再犯問題,例如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再犯率僅 35 %。

法務部下午與媒體茶敘,由司法官學院的犯罪防治研究中心研究員顧以謙進行報告,研究中心自 2018 至 2021 年執行「毒品施用行為多元處遇成效評估與比較計畫」,並與台師大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針對超過 800 萬筆與毒品相關的大數據資料進行研究,指出「治療優先的毒品防治政策是有用的」,這項實證結果,可作為政府推動「再犯防止推進計畫」的科學實證基礎。

顧以謙指出,研究發現相較於傳統刑罰或機構性的處遇手段,完成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即緩護療)的再犯率( 35 .6 %)比其他處遇方法(監禁 72 %、觀察勒戒 45 %、強制戒治 57 %)的 5 年再犯率大幅降低,顯示緩護療具有較為溫和且可幫助毒品施用者維持社區連結、抑制再犯的效果。

顧以謙表示,相較於純施用海洛因者,毒品混用者和併存異質性犯罪者(即施用毒品合併其他犯罪行為)的再犯風險都會增加 2 倍左右,顯示緩護療仍應該針對不同施用毒品者進行評估,依其不同特質而有分層、分流進行處遇的必要性。

另外,針對資料庫中約 8 萬筆單純的毒品施用者,進行犯罪軌跡比對分析,發現飆升型中止犯(又稱早發性毒品犯罪),此類個案的行為特性,在初始時,再犯頻率迅速衝高,但約半年後,犯行又迅速歸零;如能針對其犯罪軌跡進行早期監測、早期介入、早期療癒,則有機會透過控制這組「早發性毒品犯罪」,降低毒品施用者的再犯人數與比率。

司法官學院院長柯麗鈴指出,從研究結果可知,法務部當前推行的「再犯防止推進計畫」相當重視多元處遇與分流處遇政策,政策方向與科學實證結果相符,期盼未來在落實「貫穿式保護」「多元處遇」「預防再犯」等計畫時,能持續重視科學證據的積累。

台師大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思賢強調,隨著施用毒品者人格特質、家庭功能、行為型態、醫療需求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再犯風險,戒癮治療計畫仍應該植基於再犯風險和醫療需求的精準評估,有精準評估、分層分流、並建立有效的社區處遇系統,才能有效解決毒品的高再犯問題。

法務部長蔡清祥則說,為使毒品防制及緝毒作為更加精進,以澈底滅絕毒害,行政院展開「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 2.0」目標,法務部各單位持續努力,因為毒品問題確實重要,除了緝毒,還要幫助這些人戒毒。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