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土敘震災搜救邁向尾聲 治病療傷龐大需求才開始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際醫療團隊湧向土耳其和敘利亞地震災區,他們看到的傷口自然很可怖,有骨折、被倒塌建物壓壞的手腳和撕裂傷。但專家說,對那些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而言,這只是剛開始。

這場 6 日發生的規模 7.8 地震已奪走 3.3 萬條人命,數字可能持續增加。

「華盛頓郵報」報導,隨著搜救行動陸續改為搜索罹難者遺體,未來數週,將有無數倖存者需要藥物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疾病,這些藥物大多都埋在斷瓦殘垣裡。孕婦將在臨時避難所和難民營分娩。癌症患者將難以繼續接受治療。

嚴寒的冬天意味著臨時避難所中的倖存者會面臨體溫過低或凍傷的問題;避難所內空間擁擠,也可能導致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傳染。

還有另一個迫在眉睫的風險,即霍亂等透過水傳染的疾病。飽經戰亂的敘利亞西北部地區早在震災前就因飲水品質和衛生不佳而出現霍亂疫情。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醫學暨衛生科學學院的緊急醫療學教授克希( Thomas Kirsch )談到醫護人員即將遇到的挑戰時說:「情況很糟。會力不從心,必須適應全然不同的治療方式。這是心理上和道德上的雙重壓力。」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人道主義健康中心( Center for Humanitarian Health )主任史匹格( Paul Spiegel )說,搜救行動之後的時期雖然較不受矚目,但非常關鍵。

他說:「力保監控,並思考提供持續不斷的護理和補給,或許可以拯救更多人。」

土耳其政府、世界衛生組織( WHO )及其他經常派遣緊急救援團隊到地震災區的團體已展開這類行動。

在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醫療護理資源的挑戰特別艱鉅。地震導致多所醫院等醫療設施傾頹,而這些設施對於治療震災傷者至關重要,更別說其他病痛。

曾在 2010 年海地大地震等多起災難中投入救援工作的克希說,彎彎曲曲且受阻的道路對醫療組織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衛生保健因應行動的後勤和協調真的是個大問題」。

此外,世衛組織駐敘利亞代表尚奇提( Iman Shankiti )8日告訴記者,敘利亞經歷多年內戰,衛生保健基礎設施早就毀了,因此問題更大。

尚奇提說:「衛生需求當然很龐大。重要的是記住,過去 12 年,(敘利亞)衛生系統已飽受摧殘,且仍持續受損,並因現有緊急狀況而吃緊,最新的狀況就是這次震災。」

世衛組織表示,正派遣3架飛機載運醫療物資到土耳其和敘利亞,並動支 300 萬美元資金。

以色列國防軍也宣布,正在土耳其興建一所野地醫院。

非政府組織也很重要,早就在敘利亞西北部服務的「無國界醫生」(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表示,將持續支援當地7所醫院、醫療保健中心和一所燒燙傷中心。

隨著時間過去,日常疾病可能會成為更廣泛的問題。克希說,災區會需要外國醫療援助來處理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日常狀況。

土耳其和敘利亞也會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到心理健康治療,不只是為了倖存者,也為了那些因照料傷患而心力交瘁的醫護人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