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的上海鄒姓民眾因為一個人住,很少開伙。今年春節他買的豬肉是一公斤人民幣 11 元,到了 9 月,他再從冷凍庫拿出來時,豬價已經超過 30 元「增值了快 200 %,覺得倒賺了一把」。
根據豬價格網統計, 10 月 24 日的全中國生豬均價已經來到每公斤 40 元(約新台幣 172 元)。如果鄒姓民眾願意把冷凍肉放上一年,還會「增值」更多。
但這種「賺到」恐怕沒多少人覺得高興。影響所及, 4 月以來地方政府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參照物價上漲的標準,總計發放了超過人民幣 20 億元的補貼,簡單來說就是補貼給經濟困難民眾的「買肉錢」。
非洲豬瘟疫情導致豬隻大量減少,根據中國政府網,截至今年 8 月,中國的生豬存欄量年降幅已近 4 成,這是推高豬價的原因。中國去年消費約 5995 萬噸豬肉,占全球近一半。其中,中國生產豬肉約 5404 萬噸,進口占比很低,擴大進口能彌補自用的其實有限,同時也帶動了歐美豬價上漲。
即使是不吃豬肉的穆斯林也感受得到這波導因於非洲豬瘟的威力,因為牛肉、羊肉都變貴了。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 9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漲 3 %,創下近 6 年來最大漲幅。畜肉類價格上漲 46.9 %,影響 CPI 上漲約 2.03 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 69.3 %,影響 CPI 上漲約 1.65 個百分點。可見豬價帶動了其他肉品及整體物價上揚。
儘管官方積極鼓勵豬農加大養殖生豬,但養豬的週期在 12 到 14 個月,以 9 月份的數據來看,能繁母豬又年減 38.8 %,要有足夠多的豬仔不是短時間就能達成的事。中國要恢復生豬產能,恐怕也得花上幾年,前提還是沒有非洲豬瘟疫情。
豬肉在中國人的肉類消費占比達 63 %,禽肉占比達 22 %,牛羊肉占比僅 13 %。但高昂的豬價讓民眾不得不改變偏好吃豬肉的事實。記者詢問周邊人士,得到的回答是:現在吃豬肉少了,吃更多魚、蝦;也有人表示,生活確實受影響,已經減少吃肉,「但因為有替代品,還可以承受」。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肉雞出欄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15.8 %,前 3 季牛肉進口量增加了 53.4 %,中國豬肉產量下降 17.2 %。在非洲豬瘟危機中,中國人展現了口味改變的彈性。
除了豬價上漲,非洲豬瘟也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
財新網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世界畜產學會副主席李德發 9 月下旬在一個豬業論壇表示,據推算中國非洲豬瘟的直接損失有 1 兆元(約新台幣 4.3 兆元),「這還不算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正是中國政府財政吃緊,必須「勒緊褲帶」的一年。但無論是給予傳出疫情的豬農殺豬補貼,還是鼓勵豬農復養的獎勵,以及上述給貧困民眾的物價補貼,都需要錢。從財政的觀點來看,要消化這些補貼預算的影響,恐怕也需要好幾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仇華吉今年 5 月曾發表一份「非洲豬瘟防控理論與實踐」報告,其中表示,養豬產業上下游的從業人員可能有一億,這一億人的背後有無數個家庭,因此非洲豬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其中一個重要影響是衝擊中國當前「扶貧攻堅」工作。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目標是, 2020 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都要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仇華吉說,如果不重視防疫,非洲豬瘟有可能會讓剛脫貧的農民又重新返貧。
仇華吉甚至認為,這場疫情造成對國計民生和政治經濟的衝擊不亞於一場戰爭,從這個觀點來看,非洲豬瘟是非常「好」的生物戰劑,「要想把一個國家幹倒的話,非洲豬瘟就能起到很重要的破門作用」。
正面而言,也有不少人期待中國豬農上了非洲豬瘟這一堂代價不菲的課之後,能走向更為科學管理、更現代化的豬場經營模式,網路公司如阿里巴巴、京東等都已將機器人、人工智慧(AI)、物聯網等科技融入農牧業中,養豬危機不是不能成為轉機。
非洲豬瘟帶來了經濟、飲食習慣的變化,甚至影響養殖業者在豬場管理方面的心態。也許幾年之後,生豬又將盛產,豬價也恢復正常,但是防疫是否能長期做到滴水不漏,以及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是否也能同樣恢復,則是考驗。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