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莫拉克風災10年 福五福七升空守護台灣

圖片來源:中央社

10 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災防中心今天表示,過去資料斷裂是防救災中最大的難題,但近年新科技投入,成為預警、疏散、救援與聯繫的利器外,福五、福七順利升空,也強化了台灣防救災的功力。

2009 年 8 月 8 日莫拉克颱風挾帶破紀錄的驚人雨量,重創台灣中南部,摧毀了許多人的家園,也造成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時隔 10 年,仍讓人餘悸猶存。

專長颱風動力與劇烈天氣研究,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副主任林李耀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雖然現在手機的災害通報訊息、防救災的物聯網聯繫與災難事前預警系統等防救災科技,越來越完善,民眾也很容易透過不同的管道獲取這些資訊,但這些科技確實是在近 10 年才有長足的進步與成長。

林李耀分析,過去「資料斷裂」是防救災中最大的難題,每個單位都掌握了自己知道的資料,卻無法有效橫向連結、資訊共享,不但造成運作上的困難,資訊也無法準確傳達給民眾,因而造成憾事。他舉例,在莫拉克風災後針對災民進行的調查訪談發現,許多人都提到,並不知道某些防救災的資訊。

記取莫拉克風災的教訓,防災中心與政府相關單位在過去 10 年積極建立物聯網系統,透過橫向連結,讓資訊能夠有效的溝通與整合,克服連結斷裂的困境。如果不幸發生災難,也可以及時把正確的資訊傳達給救難人員,爭取救援時間並避免危害。

林李耀提到,在莫拉克風災之後,災防中心同步建立了災害情資網系統,彙整各式災情資訊,目前已經有地震、風災、水災等多種第一手資訊供民眾查詢。

除了建置物聯網,使聯繫管道保持暢通之外,另一個很「有感」的防災新科技是細胞廣播服務(CBS)。林李耀指出,CBS也是近 10 年以來才發展的防災系統,不過已經成為重要的預警系統,如今民眾已經很習慣遇到大雨、地震時,都會收到通知。

近年台灣連續將福衛五號、福衛七號發射升空,除了展現台灣的太空實力外,也強化了台灣防救災的功力。林李耀說明,福衛五號是遙測衛星,可以拍攝到廣泛的範圍,這些影像在救難時都很有參考價值;專攻氣象觀測的福衛七號雖然還在測試中,未來正式開始運作時,提供的天氣觀測資料,也能發揮對風災的預警功用。

林李耀進一步說明,將於明年啟動第三期的是救災科技計畫計畫,主題定調為「創新服務方案」,重點會放在如何讓已經建置並投入的防災科技能夠讓民眾更安全、便利的使用,同時也會思考這些科技如何有效產業化。除此之外,也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希望台灣的防災科技與經驗,能夠在其他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