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艦隻近年不斷建成下水,但根據美國一份分析報告,儘管中國和俄羅斯的海軍艦隻數量超過美國,但美國的作戰飛彈(battle force misslies)數量遙遙領先中俄。
美國智庫國際海事安全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curity, CIMSEC)在其網站刊登了相關報告,作者是巴頓(Keith Patton)。
據介紹,巴頓是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戰略與作戰研究部副部長,但 CIMSEC 註明,報告內容只是巴頓的個人意見,不代表美國海軍或國防部的意見。
報告的發表日期是 4 月 24 日,它主要比較美中俄海軍的整體實力。這份報告引起了中國媒體的關注,海鷹資訊轉述了報告內容,但引述專家評析。
綜合而言,報告是在衡量海軍戰鬥力的傳統指標上新增作戰飛彈。
傳統上,衡量各國海軍實力的指標有艦隻數量、噸位和火炮口徑等,但作者引入作戰飛彈概念,並表示這個概念引自沃克(Robert Work)。
海鷹資訊指出,沃克是美國國家安全專家, 2014 年至 2017 年擔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報告指出,根據「 2018 – 2019 年詹氏戰艦年鑑」中,美國海軍戰艦只有 333 艘,比俄羅斯海軍少 10 %,而且只達到中國艦船數量( 624 艘)的一半。
但如果衡量指標變成噸位,美國艦隻的總排水量達到 463 萬 5628 噸,遠高於中國的 182 萬 222 噸和俄羅斯的 121 萬 6547 噸。
美國艦隻少,但噸位超越中我,原因是艦隻較大。
但報告指出,數量和噸位指標在當前已不再適合用來衡量艦隊的戰鬥力。此外,傳統火炮也被飛彈取代。
按照報告分析,作戰飛彈指的是有助於區域和局部防空、反水面作戰、反潛作戰等作戰任務的飛彈,只能保護載艦的末端防禦艦空飛彈等不算是作戰導彈。
一般而言,作戰飛彈龐大而笨重,不能像近程防禦飛彈那樣在海上重新裝填。因此,作戰飛彈代表著艦船所能提供的最大攻擊力量或防禦力量;當作戰飛彈用盡之後,載艦必須回到安全的港口重整軍備。
相關報告列舉了美中俄的作戰飛彈數量,美國有 1 萬 1834 枚,中國是 5250 枚,俄羅斯是 3326 枚。
報告指出,可以看到,美國海軍的作戰飛彈數量是中國海軍的兩倍多,如果將艦載機納入統計的話,差距就更大。
據分析,美國在艦載固定翼飛機數量上有將近 20 倍的優勢。艦載機,尤其是彈射起飛的艦載機,能夠搭載多枚作戰飛彈,而且可在航空母艦上重新裝彈。
另外,航艦可以在海上補充彈藥庫,而其他艦船不能。
但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作戰飛彈數量於 2017 年以後增加了 1000 多枚,而美國幾乎沒有變化。
報告也提及,任何單一指標都無法準確得出艦隊的戰鬥力。
在結論中,報告指美國在作戰飛彈數量上占有絕對領先優勢,但是由於美國在全球範圍進行軍事部署,極大地減少了某個特定戰場上可以投入的作戰飛彈數量。
在西太平洋,中國海軍正在迅速縮小與美軍的差距。
對於上述報告,海鷹資訊的專家評論指出,作戰飛彈概念無疑為衡量艦隊戰鬥力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視角,但是能否將所有「作戰飛彈」一視同仁仍有待商榷,因為不同飛彈的射程和殺傷力會有較大區別。
評論認為,簡單地將所有種類的作戰飛彈進行統一計數似乎沒有體現出這個指標的多維度內涵。
另外,報告只計算了艦船上的作戰導彈數量,在某些作戰環境下,岸基反艦導彈在海戰中也會發揮重要作用。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