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自由與工具:兩岸年輕人的價值分歧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國7所大學師生來台參訪交流,訪團3日下午前往淡水滬尾砲台,奧運桌球金牌選手馬龍(前右2)現身。 圖片來源:中央社

馬英九辦公室又在那裡說如果懲罰的話,再來有一些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的奧運選手沒有辦法來台灣很可惜,我覺得沒有什麼好可惜的。台灣已經和中國有重大的差別,台灣年輕人的想法已經是在自由的生活中長大的那種西方價值。中國奧運選手大部分都受到毫無人性的訓練,只為了服務國家的榮譽,這種把人當成工具的國家主義,即使拿到奧運金牌,看不出來有什麼好崇拜的,連身為人的尊嚴恐怕都沒有。

尤其馬英九辦公室提到一個人,全紅嬋,就我看來,這個跳水奧運金牌怎麼會是台灣年輕人的偶像。前一陣子看到德國的媒體,在 2024 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德國選手提莫·巴特爾(Timo Barthel)在男子雙人 10 米跳台決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對中國選手的訓練方式表示質疑。他提到,中國選手住在寄宿學校,每天訓練 12 個小時,三年可能都見不到家人,幾乎沒有私人生活。巴特爾表示,自己不願意為了獲得金牌而過上這樣的生活,他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朋友,當然還有自己的女朋友。

而且早在 2021 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德國奧委會主席阿方斯·霍爾曼(Alfons Hörmann)曾批評中國的運動員培養模式,特別是針對當時 14 歲的跳水金牌得主全紅嬋。他質疑這種降低參賽者年齡的做法,並表示不知道這些小運動員在過去數年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們可能經歷了高強度的訓練和缺乏正常的童年生活。

兩岸的年輕人之間有相同的基本價值嗎?台灣人比較接近西方的價值,人才是目的,人怎麼會是工具?尤其成為所謂愛國的工具。

馬英九辦公室對於中國奧運選手來台受限的惋惜,實在多餘。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別在於對人的價值觀認知,台灣的年輕世代成長於自由的環境,受到西方價值影響,強調個人的尊嚴與選擇的自由;反觀中國選手,大多數是被國家訓練體制磨去個人自由,淪為國家主義的工具。在這樣的國家體制,即使個人能拿到金牌,又能代表什麼?

奧運精神應該是追求卓越、尊重個人,而不是剝奪人性以成全國家榮耀。對台灣人而言,將個人尊嚴視為比金牌更珍貴的價值,才是文明進步的象徵。

台灣人早就不是中國人了,價值觀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馬英九那些不了解台灣社會老人們不知道!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來自中國大陸7所大學共40名師生組團訪台,陸生團5日上午搭機離台,結束此次參訪行程。前右2為奧運桌球金牌選手馬龍。
圖片來源:中央社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