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果生在兩蔣戒嚴時代的台灣,「帶刀」恐怕要觸犯「槍械彈藥管制條例」!他是日本「明治維新十傑」之一的小松帶刀,今天是他的冥誕。
小松帶刀於1835年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是鹿兒島城喜入領主的三男,後來成為吉利領主小松清猷的養子,本名小松清廉,但以小松帶刀之名為人所熟知,又名帶刀清廉。
身為薩摩藩士的小松帶刀,辯才無礙、做事明快。他頗注意洋務發展。曾赴長崎研究西洋水雷。
小松帶刀輔佐薩摩藩第二代藩主島津久光,受到久光的賞識,而與大久保利通一起改革藩政。
1861年小松帶刀與島津久光一起「上洛」(即「入主京都」主持全國政局)翌年回薩摩藩,小松帶刀成為「家老」(家臣中的長者,地位僅次於藩主)。
1863年8月15日,英國為了促使薩摩藩出面解決生麥問題,交涉未果,英國軍艦攻砲擊鹿兒島灣。小松帶刀在鹿兒島灣設置有自己研究的水雷,加以還擊。原本認為薩摩藩不堪一擊英國軍艦,在砲擊的兩天後撤退,英國從原先支持幕府的方針,轉而親近薩摩藩;而經此「鹿兒島砲擊事件」(又稱薩英戰爭)的薩摩藩,也了解到「攘夷」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薩英戰後,小松帶刀駐紮京都擔任與朝廷、幕府及諸藩連絡交渉的官員,同時兼理軍務、財政、蒸汽船,以及與琉球、清國的貿易。
1864年8月20日長州藩發動政變,攻入京都,(是謂禁門之變),在朝廷勅命之下,小松帶刀率領薩摩藩兵出戰,在第一次長州征討時,讓長州藩降伏謝罪。
之後,小松帶刀受到在京中的土佐藩脫藩浪士坂本龍馬的請託,協助促成「薩長同盟」。薩長同盟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幕末)的1866年(慶應2年)3月7日,薩摩藩(約為今鹿兒島縣全境及宮崎縣西南部)與長州藩(約為今 山口縣)之間締結的政治、軍事同盟。
當天的密會是在京都小松帶刀住屋,以坂本龍馬為中間人,薩摩方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家老小松帶刀與長州藩的桂小五郎(木戶孝允)締結內容六條的同盟之約,約定薩長雙方在軍事上互相提攜、薩摩在朝廷工作方面幫助長州、薩長共同對抗「一會桑」政權(一會桑政權,即幕末時期的政治中心京都中由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及桑名藩主松平定敬組成的政治體制)。
後來以薩長兩軍為骨幹的討幕軍於「戊辰戰爭」中擊敗幕府軍,德川家在1867年(慶應3年)十月十四日(11月9日)大政奉還於天皇,開啟了日後明治維新的契機。
明治維新開始,小松帶刀參與新政府的政事並且擔任總裁局顧問、外國官副知事、玄蕃頭等要職。
此時,法國要求如果新政府不清償江戶幕府的借款,就不蓋橫須賀造船所,於是小松帶刀和大隈重信向英國借貸來還錢,解決這個困境;另外他也與Thomas Blake Glover和五代友厚一起建設日本第一個配備西洋式船塢的小菅修船場。
1869年(明治2年),小松帶刀因病辭職;「版籍奉還」時,他率先返還自己的領地。
正當明治維新伊始,小松帶刀正可以發揮長才,不幸於1870年8月16日以36歲的英年病逝大阪。小松帶刀來不及目睹薩摩和日本的發展就辭世,被世人稱為「虛幻的宰相」。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