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介入公共評論的代價

圖片來源: 取自 翁達瑞 臉書

我從 2013 年開始撰寫公共評論,用的是「翁達瑞」的筆名。最初幾年我安然度過,然後就開始為我的言論付出代價。

  1. 上屆美國大選,我支持拜登,被支持川普的台派圍攻。更離譜的是,有人指控我是共諜,收取金錢洗白拜登。縱使拜登當選後大力支持台灣,對我的抹紅從未停止。
  2. 新冠肺炎爆發後,蔡政府的疫苗政策遭受各種不實攻擊,例如衛福部阻擋郭台銘採購疫苗。我大力為衛福部的政策辯護,卻被抹黑成蔡英文的御用網軍,每年領取教育部五、六百萬的獎助金。
  3. 在上屆地方選舉,我揭發高虹安與柯志恩涉及學術抄襲。林智堅被控抄襲時,我又站出來替他辯護。為此我遭到多人提告誹謗。雖然這些官司我都贏了,但我的名聲受到嚴重傷害。曾有國內大學要聘我為客座教授,卻被院長用「官司纏身」否決。

因為介入公共評論,我還付出另一種代價,但我從未公開抱怨。

這個代價就是有人向我任教的北美大學告密,指控我造謠攻擊他人,損及學校的名譽。告密者暗示校方要懲處我,否則會有人抵制我任教的大學。

我在加拿大任教時,類似的密告就曾發生過。最近一次發生在上星期。告密者都是台灣人,而且都曾在臉書與我言語交鋒,但都沒佔到便宜。

心有不甘,加上對我沒轍,這些人只能祭出小人手段,寫黑函向我任教的大學密告。問題是,這種匿名的黑函不可能取信校方。
被密告後,除了花時間向校方解釋,我並未受到任何懲處,所以也稱不上付出代價。相反的,最近這個密告者反而幫了我一個大忙。

怎麼說呢?

介入公共評論多年,我都使用筆名,只稱呼自己美國大學教授,從未使用正式職銜,因此同事都不知道我在台灣的豐功偉業。
上星期的密告事件給我一個機會,向校方主管展示我長期為台灣發聲的紀錄。我做了幾件事:

  • 我打開翁達瑞的臉書,向校方主管秀出總數超過七萬的臉友與追蹤者。
  • 我點閱最近的幾篇貼文,向校方主管炫耀點讚的人數與分享的次數。
  • 我把「翁達瑞」鍵入谷歌新聞搜尋。光是過去一個月就有兩千筆有關翁達瑞的資料。
  • 我把「翁達瑞」鍵入 YT 的搜尋,得到數百個影音檔案,都是我接受媒體專訪與參加政論節目的影片。
  • 我拿出平板電腦,點開幾張私人照片。合影者都是台灣的菁英,包括具有國際聲望的領袖人物。

在校方主管還來不及反應之前,我先發制人:「請問你相信匿名的告密者,還是台灣的菁英、媒體、與數以萬計的臉書用戶?」
針對我的問題,校方主管只能連聲抱歉,讓這種鳥事佔用了我寶貴的時間。

為了不讓密告事件傷害台灣的形象,我又花了幾分鐘解釋台灣的族群認同分歧。

我告訴校方主管,我的評論基於台灣價值,得罪反本土的惡勢力,包括這封密函的作者。這些人並不認同台灣,其言行不符台灣的價值。

我的心臟夠強,上述的代價不會影響我的情緒,更不可能讓我退出評論界。問題是,這類鳥事會讓許多正直的知識分子卻步,不願介入公共評論。

我們絕對不能讓邪惡勢力得逞!

圖片來源: 取自 翁達瑞 臉書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