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近日在議會質詢中,有幾位議員質詢提到特定輕軌站日均運量,但數據呈現與詮釋上似乎都出了些問題,以至於社群上少數不明所以的人也出現了錯誤解讀。
藉由交通委員會的張博洋議員協助,我們從捷運局取得了 3 月完整的各站運量解析,來看看跟你想的趨勢有沒有一樣:
最高 10 站:C24 愛河之心、C5 夢時代、C14 哈瑪星、C3 前鎮之星、C12 駁二大義、C28 高雄高工、C29 樹德家商、C30 科工館、C13 駁二蓬萊、C1 籬仔內。
最低 10 站:C6 經貿園區、C19 馬卡道、C4 凱旋中華、C26 大順民族、C9 旅運中心、C2 凱旋瑞田、C35 凱旋武昌、C17 鼓山區公所、C36 凱旋二聖、C15 壽山公園。
其中,運量最高的 C24 站每天可達 2667 人,運量前 5 名車站都有 1500 人以上。但運量最低的 C6 站僅有 159 人,落差近 17 倍。
大抵上,捷運轉乘站如 C24、C3、C14 表現都相當不錯,但位在橘線五塊厝與文化中心兩站間,分別距離 400~550 公尺,轉乘不便的 C32 站,運量毫不意外的低落,顯然這裡的轉乘介面仍需加強。但可預期由於能改善幅度有限,此段捷運運量也較低,C32 未來還是會落後前幾個轉乘站一截。
有關 C32 轉乘,交通局先前表示兩個月會有改善方案,內據我們了解張博洋議員也已和相關局處開會討論,近期市府應該會宣布初步短期改善方案。
我們進一步用假日/平日運量比率,可以看出各站的客群特性:
亞灣區路段,特別駁二一帶,是很明顯假日導向的觀光車站,駁二大義、夢時代、真愛碼頭假日人流甚至是平日 3 倍以上。
但也有 4 個車站,呈現平日多於假日的趨勢,包含以學生通勤為主力的高雄高工、樹德家商;以醫療服務為主的衛生局、聯合醫院。顯示輕軌已成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運量排名第 10 的 C1 籬仔內,則是社區型商圈中運量較高,平假日落差也小的,作為最早通車車站,長期培養下來仍有一定使用者。但較可惜的是 C1 往北的舊臨港線市區段運量均偏低。
另外我們也可以發現,新通車的大順路段,也是各象限中,平假日運量落差最小的,假日只多出平日 15%。反觀 C3~C14 的灣區段,假日運量則是平日的 2.4 倍。因此在輕軌成圓後,平假日運量明顯拉近,可以說是平日旅客明顯成長的結果。
第一象限的大順路段雖然試營運期運量最高,但正式收費後,僅佔假日的 20%,平日的 27%。新通車路段僅佔運量約 1/4,3 月運量卻比去年同期成長 75%,也顯示重點在於「跨象限旅次」的增加,也就是只有起訖其中之一在新通車路段內的旅次,這也顯示成圓運轉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通勤旅次有成長,但就醫、就學特別突出,一般上班族客群還有努力空間。
而由於各站落差很大,一些運量特別高的車站,市府應該把近一步改善周邊徒步環境與轉乘服務、擴充 u-bike 數量列入優先考慮,乃至中長期可考慮月台延伸或結合人行道可能。這也是輕軌改成上下車刷卡後,額外獲得的高價值資訊。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