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登上Discovery的高雄工程榮耀:環海翡翠輪

圖: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圖片來源:截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文:Claudius
Discovery 頻道在這週日(2/18)晚 8 點,已經首播《建築巨擘:環海翡翠輪》節目,這艘船完全在台船自行建造,可以說是高雄在地的工程榮耀。
環海翡翠輪(GREEN JADE)是台灣第一艘,也是目前唯一浮吊船,長 216.5 米、寬 49 米、深 16.8 米,可載貨物最重達 6 萬噸,是全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浮吊船。
關鍵的裝備是甲板上的 4,000 噸級主吊車,吊臂最高高度可達 165 公尺,已經成功通過測試,吊掛 4400 噸的試驗船。
為什麼要造這麼大的船呢?
他的用途就是要吊裝離岸風機的水下基礎,例如管架式水下基礎或單樁式水下基礎。以環海翡翠輪的大小,單次作業就能載五套水下結構物,等於出航一次就吊好 5 隻風機基礎,效率極高。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從 2016 年發展至 2023 年底,已經安裝 283 座風力機,更完成 2.25GW 的風場建置,達成原定 2023 年離岸風電設置的 2.03 至 2.43GW 目標。也是亞太少數裝置容量突破 2GW 的國家,遠超過日本、韓國。
預計 2025 年全台將有 14 座離岸風場,裝置容量 5.6GW,這部分都已有業者投標。為確保 2026 年以後的市場延續性,也已公告 2035 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要到 20.6GW。
也就是說,雖然疫情期間離岸風電進度延遲,但在 2024~2025 之後,有機會快速趕上。例如 2022 年底裝了 188 座風機,2023 年一整年就增加了 95 座。過去發電量遠小於太陽能的風能,也將逐漸成為電力重要來源,2025 年後就會更有感。
因此台船和 DEME Offshore 合作建造,由台船子公司台船環海離岸風電工程公司持有的環海翡翠輪,完成後就不愁沒有客戶,去年 7 月交船後,其任務已經排了三年,2023 年投入中能風場管架式水下基礎安裝、2024 及 2025 年在海龍風場水下基礎安裝等風場施作,台船預估十年內就可以回收建造的 75 億成本。
環海翡翠輪有很多新引入的技術,例如目前最先進的海上動態定位系統(DP3),讓船在海上能自己維持位置,不被海流、風向吹走,可讓定位偏移不超過 1 公尺,這樣才能維持在原地作業。另外建造起重機使用的鋼材也是特殊鋼,部分區域強度還比潛艦鋼材高了 1.25 倍。
在蔡政府上任後,推動「潛艦國造」、「離岸風電」等政策,對高雄的重工業來講其實有很長遠的幫助。
例如,為了做潛艦的鋼材,中鋼花錢投 20 幾億買設備開發 DQST 製程,並引進強力整平機,生產 HSLA- 80 規範以上的鋼材,除了給潛艦用,可以做出世界先進鋼廠耐磨板的水準,後續也接了陸軍裝甲車防彈裝甲版,離岸風電構造的許多訂單。
台船為了潛艦的電池動力,成立「台船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研發動力系統,但發現有了動力整合能力,就可以順便切進去電動船市場,除了開始接電動渡輪訂單,今年還和丹麥的跨國企業丹佛斯簽約合作,進軍世界電動船市場。
也就是說,小英政府能源與國防自主的政策,讓高雄的這些舊廠商不得不提升技術,結果長出新的科技樹,接到了其他新的訂單,這樣才能讓舊的重工產業整的升級。
Discovery 這集節目大家可以去看,節目裡面就有提到,「亞太地區大家很關心離岸風電,他們都將台灣視為領先者」。
當國內一堆政客整天在把風光發電罵得一無是處時,台灣已經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而高雄在這裡面扮演重要角色。從外人的視角來看,或許才會更加清晰。
圖: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圖片來源:截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