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基隆曾有更好機會打造基隆版的駁二和旅運中心-為何都沒有實現?

圖片來源:截自高雄好過日 臉書

文:Claudius

年假結束了,這個新年前後,全台有兩個地方成為新聞焦點,就是台灣南北兩座港都-高雄和基隆。

高雄當然就是因為黃色小鴨,帶動觀光人氣爆發,連帶讓眾人看見高雄十年來港口開發的成果;而基隆則是因市府將東岸商場低價標租給微風後,派警力強行接管 NET 資產,引發法律爭議,同時市府宣布打造「無情摩天輪」,顛覆先前規劃的國門計畫,也引發熱烈討論。

其實,高雄和基隆的發展軌跡有類似之處。

例如高雄港區最熱門景點之一駁二,由過去的貨運倉庫保留改裝;而基隆同樣有大量的舊倉庫建築,由於日治時代基隆港聯絡「內地」功能更強,基隆的倉庫規模更加雄偉,細節更加細緻。

而去年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啟用,也成為今年黃色小鴨最佳賞景背景;但基隆也曾曾計畫興建旅運與辦公兩棟機能相連的「基隆海港大樓」,甚至預算是高雄兩倍。

那為何基隆沒有形成吸引遊客的舊倉庫再生景點;也沒有建好提供更完善服務的全新海港大樓呢?

這我們就要回到大概 15 年前說起了。

大約在扁政府時期,台灣開始發展郵輪產業,但在馬政府時代,重北輕南加劇,資源明顯集中挹注北部藍營縣市。因此在編列南北港口的郵輪基礎設施預算時,基隆海港大樓預算高達 62.88 億,由中央出資,被視為「國家門戶」,還連帶要做周遭港區都更規劃。反倒高雄旅運大樓預算一開始只規劃 28.51 億,還要高雄港務局動支高雄港營業基金自己出錢,周邊的重劃區也是要市府自行想辦法開發。

那為什麼高雄港的蓋好了,基隆港的卻不見蹤影呢?

其實差異不在中央,而在於地方政府是否有對內港再開發做好準備。

高雄港旅運專區設置在 19、20 號碼頭的緣由,來自於 2006 年「高雄港區 1-22 號碼頭 水岸改造策略規劃國際徵選案」,由荷蘭 KWF 團隊得標,規劃愛河右岸以低強度開發,保留文史脈絡為主。左岸則以高強度開發,結合多用途發展為主。

在陳菊市長上任後,組成港灣開發推動小組,結合此計畫與幾項高雄重大開發案,發展出亞洲新灣區等概念。除了在扁政府執政期間爭取到流行音樂中心、會展中心、輕軌等建設外,郵輪碼頭的計畫也已經先設定好。

而駁二則是市府勘查國慶煙火場地時發掘,2006 年由市府直接接手營運,讓閒置的倉庫創造新價值,進而說服更多業主釋出倉庫,也就是在這樣「打開港區」的時代背景中,儘管沒有碼頭的主控權,透過都市計畫的設定和引進學界與輿論參與討論,讓市府能夠一定程度影響港區的發展計畫。

那基隆是怎麼做的呢?

當時基隆市長是擔任議員時曾瀆職、賄選被判決定讞,仍然參選市長的張通榮(前任同黨市長許財利也貪污定讞,被自己人發動罷免,但因任內病逝而無下文)。

與高雄保留和開發並進的計畫不同,當基隆也要進行郵輪碼頭計畫時,竟然選定了西二、西三碼頭用地。西二、三碼頭上的兩座倉庫興建於 1930 年代,上層是客運用途,下層是貨運用途,上層更設有行人天橋直通基隆車站,可以從郵輪下船後,直接轉乘鐵路,概念遠比後繼的殖民政府建設先進。裕仁皇太子來台訪視時,就是從此地登陸。

然而,當時張通榮執政下的基隆市政府,並沒有對基隆港區發展的完整想法,開發都由港務局主導,竟然想全拆這兩座倉庫,興建新的海港大樓。

在 2012 年,海港大樓完成國際競圖,由 NMDA(Neil M. Denari Architects)與宗邁建築師事務所獲得首獎,設計一座銀色閃亮外牆,採懸臂設計連接兩座塔樓的新穎大樓。

但西二三倉庫拆除計畫,遭遇到地方民眾與文史團體的反對,當初被拿出來比擬的就是高雄的駁二特區。甚至有「高雄能保留,為何基隆不能?」的聲音。

更奇怪的是,張通榮市府,還要求中央支付 8 億回饋金給基隆。連當時同黨的交通部長葉匡時都指出:「政府投資興建設施卻遭要求回饋金,非常不合理」。於是這案子就卡住了。

張通榮市府任內不但水岸開發失敗,而且還在 2010 年,以興建轉運站為由,片面毀約把原來港邊的誠品書店趕走。對,誠品當時就是位於東岸停車場,在張通榮的手上,讓東岸停車場淪為乏人問津、治安敗壞的「天空競技場」。

林右昌其實在 2009 年就出來競選敗給張通榮一次,但擁有城鄉所背景的林右昌持續在地深根,2013 年就廣邀多位建築專業者擔任市政顧問,建立自己的市港願景規劃。在林右昌 2014 上任後,陸續提出「基隆市港再生標竿願景」,進行市府主導之東 8 至東 22 碼頭「基隆港區廊帶再生發展計畫」,並推動了「國門廣場」設計,串連基隆「山、海、城」的景觀與人行動線,以適度的留白,襯托出基隆的海港、山丘、文化地景。

而在林右昌任內,西二三碼頭也得以全區指定為文史建築,規劃為文創產業專用區,並在 2019 年由第二旅客郵輪中心進駐,更在 2020 年起逐漸修復回歷史原貌。至於郵輪碼頭計畫,則先以東岸客運大樓與西二三倉庫整建代替。因爲用地大幅變更,基隆的海港大樓就在 2016 年終止設計監造合約,競圖案作廢。後續縮減範圍的土地,重新規劃為智慧旅運大樓,仍在規劃招商中。而荒廢的東岸廣場,也在 NET 整修後,奪得 2019 年台灣建築獎,成功活化此一毒瘤。

在林右昌改造基隆之際,高雄曾經經歷一段插曲,在 2018 年韓國瑜勝選後,先是廢棄 2019 年在棧庫半島舉辦高雄燈會的規劃,並擺爛棧庫群後續發展,更一度嘗試安插曾任維多利亞學校司機的家臣親信入主港區土開公司,並向中央索討國有土地興建「愛情摩天輪」,所幸一年半就被罷免,讓高雄港區發展計畫不至於生變。

這期間港埠旅運中心持續興建,但 2011 年完成競圖後,因為原先中央設定的預算太低,經過多次流標修正,於 2013 年動工。但又遇到中油土壤油污停工近 3 年,終於在 2023 年才完成。

即使當初馬政府把較多預算投入基隆,但高雄雖然坎坷,至少把郵輪中心蓋出來了,也讓目前高雄的「海洋國門」設備與規劃遠勝於基隆。這其中的最大差異,可說是藍營的張通榮市長與綠營的陳菊市長對於城市未來「有無藍圖」所致。

儘管後續林右昌任內,彌補了前任的缺失,也建立起自己的藍圖,但在接任者大幅變更計畫,例如用低價把東岸廣場包租給財團二十年,又想在留白的開放空間興建「無情摩天輪」,未來基隆港區可能會朝廉價的娛樂化邁進,和原本的藍圖又會有所不同了。

圖片來源:截自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高雄好過日 臉書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