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 1950、60 年代的白色恐怖,台灣的 1970 年代,國民黨愈來愈喪失統治正當性,開始願意建設經營台灣,經濟開始起飛。
1970 年代的台灣青年,屬於ㄅㄆㄇㄈ的第一代,遭逢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的衝擊,深深憂慮淪為國際孤兒的處境。
那個世代的青年男女,有人滿腦迎上經濟起飛,奮力出人頭地。
但也有人滿腦追求社會公義,希望台灣成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因而?不顧身,走上與威權體制抗爭的人生。
因此,有了 1975 年首份結合選舉的黨外雜誌《台灣政論》月刊,但只刊出 5 期,就遭到國民黨下令停刊。
1975 年選舉,黨外大老郭雨新遭誇張作票落選,黨外支持者對作票的憤怒達到臨界點,因而在 1977 年引爆「中壢事件」。
接下來,1978 年「被停止的選舉」、1979 年「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1980 年「林宅祖孫滅門血案」、「美麗島軍法大審」。
在海外台灣人奔走救援,美國關切施壓之下,叛亂罪首次公開審判的「美麗島軍法大審」,對台灣社會來說,堪稱一場民主的震撼教育。
因此有更多台灣有志之士,例如陳定南、鄭南榕等棄商投入抗爭運動行列,甚至包括今天的新總統賴清德,激起 1980 年代的民主浪潮。
但在 1980 年代民主浪潮之前,1970 年代的青年男女,面對國內外情勢下,台灣歷史轉折的 1970 年代,是什麼樣心情與悲歡?
台語劇「鹽水大飯店」,應該可以讓現在的年輕人,想像一下,你的祖父母,是怎樣走過那個 1970 年代的台灣?
原文出自陳增芝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相關資料: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