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電影「老狐狸」觀後感與深層道德探討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nattanan23

有人分享我昨天電影老狐狸的觀後心得,加上一句引言。

寄生下流:如果我也那麼有錢,我應該也會很善良吧!

我突然想到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
一個才華洋溢貧窮的年輕人發現有一個擁有許多房地產、腦筋不清楚的老太婆,感覺她就是個廢物,有個機會能夠把她取代,用她的財產可以造福這個世界,一個年輕法律系的貧窮學生殘忍地殺死一個有錢老太婆的故事。

道德到底是什麼?善良是道德的起點,而世界上最不值得信任的就是沒有經過烈火考驗的道德,因為一時的想法,所謂的惻隱之心,一般稱為善良,這是道德嗎?沒有深刻思考過電車哲學問題很難成為一個真正善良的人。

電車哲學問題是這樣:想像一輛失控的電車正在鐵軌上高速行駛,在電車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人,這些人無法及時逃脫,電車如果繼續行駛將會撞上他們。但是,你有能力通過一個開關切換電車的軌道。在另一條軌道上有一個人,如果切換軌道,這個人將會被撞,但是原本的五個人可以得救。

關於這個問題,主要有三種選擇的方法:

功利主義:這個觀點認為應該採取最大化整體幸福或福祉的行動。根據這個理論,切換軌道是正確的,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死亡的人數(救五犧牲一)。

康德主義(義務論):根據康德的理論,道德行為應基於遵守道德法則,而不是基於行為的後果。從這個角度看,切換軌道是不道德的,因為這意味著主動干預造成一個無辜的人的死亡。

道德直覺:有些人可能會根據直覺作出決定,而不是嚴格的道德理論。

“善良是選擇”如果是道德直覺,那是胡說,也太小看善良這件複雜的事。

“如果我也那麼有錢,我應該也會很善良吧” 這句話就有更多信手捻來的實際反例,我不用點名,比比皆是。

有錢但不善良的人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點就是價值觀和教育,我昨天寫的”同理心”,已經有五千個讚,有些有錢人的家庭教育是包括殘忍、壓抑同理心,還有邪惡等等,這些在學校都學不到,物化女性、階級化、壓抑同理心等等也是從小要訓練,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家庭教育。邪惡是人生的真實的一部份,了解社會現實的人無法否認這一點。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教導關於同情、道德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他們可能就不會發展出這些特質。

有些人在變得富有後,可能會變得更加自我中心,認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他們可能會因為擁有財富和權力而感到高人一等,從而忽視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有時候,一個人的財富是通過不道德或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這種情況下,他們的不善良可能是他們獲得財富方式的直接反映。

社會環境和周圍人的態度也會對個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所在的社會環境認為財富比個人品質更重要,那麼這個人可能會忽視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有些富有的人可能從未經歷過貧窮或困難,因此他們可能很難理解或同情那些處於不利境地的人。

善良是選擇,在理解社會運作、深刻思考之後,所做出的選擇。沒能力、不讀書、不思考以直覺行事可能成為鄰里稱讚的孝子,但很難成為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對周遭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