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社會|惟筑有藝見|「媽媽叫我不要念藝術,會餓死?」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曾經在自傳中寫道,只有不入流的人才會念藝術。許多幫他緩頰的人,說他只是在「陳述事實」。他們辯護的理由之一,是有些父母本來就會反對子女念藝術,因為「怕子女餓死」。
但是,我們經常會看見藝術作品拍出天價的新聞,藝術家的故居也經常成為觀光景點,吸引人潮。其實藝術本身是有市場、有價值的,更能帶動整個國家的文化與生活品質,讓全民受益,真正問題是我們的社會制度願不願意去鼓勵跟保護有熱情跟才能的人持續創作。
我們提出第一個保護藝術家的政見,叫做「追及權」。
這是法國早自 19 世紀就開始討論的一項法律機制,當藝術作品被當成投資標的轉賣時,創作者應該要能從中得到一定比例、足以溫飽的分潤。這個比例不會非常高,也有上限,目的是在藝術市場蓬勃時,不能只有投資者獲利,作品源頭的創作者也能獲利,這樣創作者才會有動機跟安全感可以創作出好作品,而不會因為心灰意冷而提早放棄藝術。
法國通過追及權的關鍵是畫出《拾穗》的畫家米勒,他不僅一生貧病交加,甚至畫作《晚禱》在死後拍出天價時,遺留的孫女卻淪於凍餒邊緣。這讓社會開始反思,為什麼畫出偉大作品的人沒有得到相應的報償,卻是藝術經紀商與投資者從中獲利?這只是因為投資者比較聰明有眼光嗎?如果大家都這麼「聰明」跑去當經紀商,那麼誰要來當那個埋頭創作的傻瓜?
藝術是對社會有長遠利益的事業,與其在那裡說「不入流才念藝術」、「念藝術會餓死」,不如積極思考全民都能獲益,藝術家不會餓死的方法!拋出「追及權」議題,是我們藝術政策的第一步,請全國關心藝術文化的大家,跟我們一起思考,一個不需要譏笑「念藝術不入流」、「念藝術會餓死」的文明社會。
我是台灣基進史惟筑,我提出「追及權」,邀請大家一起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未來。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