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愛丁堡特稿)「我們要回家了,bye bye!」以巫師(pulingaw)蘇寶珠為媒介,祖靈以排灣族語及英語對愛丁堡大學解剖學博物館策展人麥卡倫這麼說,接著給他一個大擁抱。為了這一句道別,台灣與愛丁堡方面努力了不只兩年。
● 巫師:祖靈真的很想回家
1874 年日本以琉球漂民在台遇害為由,出兵台灣,與今天屏東縣牡丹鄉所在位置的台灣原住民激烈戰鬥。日軍隨後取下超過 10 名原住民的頭顱做為戰利品,其中 4 具輾轉來到蘇格蘭,被收藏在愛丁堡大學,直到今年正式返還,11 月 3 日在愛丁堡由鄉長潘壯志與愛丁堡大學副校長麥拉赫蘭(Gavin McLachlan)簽署返還證明,率團訪問的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興華(Calivat.Gadu)擔任見證人。
蘇寶珠告訴中央社,過去約一年期間,族人乞求太陽神(Qadaw)協助,與 4 具頭骨的「靈」密切溝通。
她說,這些先人礙於自己不是自然死亡,擔憂因此給族人帶來厄運,原本不願回鄉,最後是族人屢次勸說,強調迎接他們回歸故土有助傳承歷史記憶,族人也很有誠意帶他們回家,先人終於應允。10 月 28 日,當族人自台灣啟程、漂洋過海飛往數萬里外的英國,蘇寶珠回憶:「我們當時就強烈感受到,祖靈真的很想回家。」
不過,先人提出要求,他們「很想找到自己的身體」。然而,事過近150年,血肉早已化為塵土,族人能做的,只有特別為每一位先人手工縫製一套全新的傳統服飾,讓他們能夠「完整」回家。
● 在海外舉行部落傳統儀式不簡單 尋覓豬骨是挑戰
11 月 3 日早上,在遺骨正式移交前,族人在愛丁堡大學舊醫學院的解剖學博物館川堂舉行傳統儀式,迎接先人。
儀式需要榕樹葉、竹子、檳榔、酒,以及豬骨。駐英國代表處3年前整修時,園藝師建議種植的竹子就此派上用場,被砍下帶往愛丁堡。最棘手的則是豬骨,礙於法規只能在英國本地尋覓,但在時間壓縮、飲食文化差異的情況下,無論是取得適當的成豬原料或後續分解處置,都十分不易。
蘇寶珠說,過程中的百般波折像是先人對族人的考驗,檢驗族人是否有意願和能力承擔重責大任。
● 傳統儀式有淚有笑 感謝愛丁堡大學妥善照顧
據蘇寶珠表示,太陽神派遣祖靈透過她與 4 具頭骨靈溝通,期間蘇寶珠時而激昂,聲調與手勢彷彿在重現與日軍交戰及頭顱被取下;時而像是在責難、訴苦或與人爭執,偶爾幽默的言語卻又逗得原本忍不住激動落淚的在場族人破涕為笑。
鍾興華是排灣族人,他向記者說明儀式中幾個令人會心一笑的時刻。
儀式在一個有解剖學相關油畫、人體雕塑與大型史前動物化石裝飾的歐洲建築空間內舉行。盛裝 4 具頭骨的藍色塑膠封蓋手提盒靜置於桌面,與蘇寶珠對望。蘇寶珠眼前有酒和象徵一整隻豬的豬骨,但她提醒頭骨靈,此時此地不宜請他們喝酒吃肉,以免解剖學博物館內超過 1700 具頭骨的靈都來爭食,「不如我們回台灣再說吧」。
蘇寶珠說,後來頭骨靈數度透過她以英語 Thank you 向台、英雙方協助回鄉的人道謝,卻遇太陽神派遣的祖靈發牢騷:「你們忘了族語啦?怎麼不用族語道謝?」
不過,無論是否懂族語,當祖靈們邀請原本站在一旁觀禮的麥卡倫(Malcolm MacCallum)走入儀式限制區域「結界」內,擁抱、祝福他,並感謝他多年來悉心妥善照顧,這一刻意義非凡。
解剖學主任吉陵瓦特(Tom Gillingwater)接著獲邀與麥卡倫一同接受祖靈祝福;他原本未預期自己將參與儀式。
他告訴中央社,這是他前所未有的體驗,他深感幸運和榮耀。更重要的是,透過轉譯,他瞭解到祖靈與族人都認可愛丁堡大學「做了對的事」。他強調,這樣的認可對校方而言「意義重大」。祖靈們並透過蘇寶珠,邀請麥卡倫與吉陵瓦特造訪台灣。
● 4 具台灣原民頭骨返鄉 還有8具待尋
鍾興華說,原民會兩年前接受部落委託,正式向愛丁堡大學接洽遺骨返還事宜。在此之前,台灣學術界2017年首次發現在愛丁堡大學的收藏中,有註記源自「牡丹戰場」(Botan battlefield)的頭骨。透過學界、部落與官方數年協力,遺骨如今終於回家。
吉陵瓦特告訴中央社,愛丁堡大學在 1990 年代確立遺骨遺骸及文物返還政策;根據政策,校方應與相關社群合作、致力返還,「無論請求源自世界何處」。
儘管如此,校方必須盡其所能嚴謹確保「將正確的物件還給正確的人」。為此,相關人員需多方研究、比對和查證,藉助於文獻、校內外專家及其他可信度經得起檢驗的管道。
雖然政策直到 1990 年代才確立,愛丁堡大學首度返還遺骨或文物卻已是超過 75 年前的事,最近一個案例則是 2019 年向斯里蘭卡原住民「維達人」(the Veddas,或譯為「吠陀人」)返還在 1880 年代英國殖民時期取得的9具頭骨。此外,校方曾數次返還澳洲及紐西蘭原住民遺骨。
吉陵瓦特說,校方持續接獲返還請求,審酌中的案子目前就有數起。他強調,校方已有多次返還經驗,「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多」。
愛丁堡大學 3 日表示,校方持續探索處理殖民歷史遺產的適當方式,並同時探究複雜歷史對當代社會的影響。
1874 年,日軍取走至少 12 具台灣原住民的頭顱,愛丁堡大學近日返還的僅是其中 4 具。
關於其他頭骨,鍾興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當初在愛丁堡大學發現 4 具頭骨是出於偶然、「祖靈的安排」。各方推測,其他 8 具可能仍在日本,鍾興華說:「希望有機會能夠找到是最好,未來都能夠回到自己的故鄉。」(編輯:陳惠珍)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