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分析,美國總統拜登在中東戰火再起訪問以色列,俄羅斯總統蒲亭則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凸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政局劇變,陣營對抗在加薩之戰日趨鮮明。
紐時新聞分析寫道,去年 2 月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俄中及伊朗在外交、經濟、戰略甚至意識形態上形成「新軸心」。俄羅斯仰賴伊朗武器、中國外交支持;伊朗原本被孤立,如今擁有新的貿易夥伴和國際合法性來源;中國從俄羅斯、伊朗等遭西方制裁的國家進口大量石油,省下大筆銀子。
上述3國以改革二戰以來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為名,譴責、反抗美國,從中找到共同目標,毫不掩飾積壓已久的怨忿。兩個陣營都認為對方虛偽,世界各國日益被迫選邊站。
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7 日突襲以色列多個村鎮,造成重大傷亡。以色列隨後猛烈轟炸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地面攻擊箭在弦上,加薩人道危機加劇。
紐時分析,這場戰爭與隨之而起的人道危機凸顯西方國家、俄中之間分歧不斷加深。分歧不只在於哪一方該為中東衝突加劇負責,還牽涉國際關係背後的規則定義權。
德國分析家史派克(Ulrich Speck)說,如同俄烏戰爭,以色列與哈瑪斯之戰是另一場刺激西方民主與俄羅斯、中國及伊朗專制陣營間對立的衝突,也是各國須表明立場的地緣政治澄清時刻。
俄羅斯在中國撐腰下,將侵略烏克蘭描繪為抵抗西方破壞莫斯科在文化、政治面的傳統勢力範圍。美國與烏克蘭觀點一致,將俄羅斯發動戰爭描繪為違反國際準則且侵犯主權的再殖民侵略行為。
這種分歧在中東更加鮮明。
俄羅斯與中國至今拒絕譴責哈瑪斯,而是批評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特別是以色列切斷加薩走廊水電供應、連日轟炸造成平民傷亡。當地一座醫院 17 日遭襲擊,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喪命後,俄羅斯與中國預計加強敦促聯合國做出決議,要求立即停火。
以色列雖否認攻擊加薩走廊醫院,巴勒斯坦與阿拉伯社群仍一片憤慨,拜登(Joe Biden)18日造訪以色列表達支持顯得尷尬。
拜登此行會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等阿拉伯領袖的計畫泡湯,即使宣布援助巴勒斯坦人1億美元,仍不易扮演真誠調停者角色。以色列官員說,拜登可能試圖避免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過度反應,傷害美國在中東更大的利益。
文章寫道,俄羅斯與中國站在爭取解放與自決的巴勒斯坦人這方,但在華府眼裡,俄中卻不讓烏克蘭、西藏、維吾爾族甚至台灣人擁有相同機會。
紐時認為,俄中不願譴責哈瑪斯,試圖與巴勒斯坦站在同一陣線,帶有討好南方世界(Global South)與歐洲多數地區廣泛情緒的味道。在他們眼中,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鼓勵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土地屯墾、隔離加薩走廊 230 萬名自由嚴重受限的巴勒斯坦人,等同實行殖民政策。
加州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歐亞計畫主任諾特(Hanna Notte)表示,代稱開發中國家的南方世界是西方與中俄陣營間競爭的關鍵場域。
她說,從南方世界許多成員觀點出發,美國在對抗欲占領烏克蘭的俄羅斯。但在以色列問題上,美國與占領者為伍,這點讓俄羅斯有機可乘。
諾特分析,俄羅斯一向厭惡華府主導中東事務與和平進程,將樂見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拖長,或是打亂拜登可能以共同防禦條約等方式鞏固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換取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如意算盤。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