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武器上的晶片

圖片來源:pixabay

那一天彭博社的記者打電話跟我聊了蠻久,一開始他跟我講台灣有四家廠商,包括晶片材料經銷商崇越、亞翔工程、漢唐集成、矽科宏晟,正在幫忙華為建晶片廠,問我知不知道?

我說我怎麼有可能會知道?他說他們的記者到實地去採訪和觀察,發現整個廠區通通都是台灣的工程師,看到之後覺得非常驚訝,想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台灣人難道不知道中國的戰鬥機和軍艦不斷地穿越海峽中線,武力統一台灣的言論甚囂塵上,留島不留人也常常出現在中國的主流媒體上,為什麼台灣人要幫助中國華為做這些可以放在戰爭武器上面的晶片?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開始之前,全球化大家一起做生意是主流的聲音,尤其在東德長大的梅克爾從自己的經驗以為世界就會是這個樣子。

結果發現用大家賺錢經濟合作全球化的方式改變不了俄羅斯和中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基本上證明全球化是行不通,改變不了獨裁者的民族主義思想。

用經濟貿易來避免戰爭的最高潮是 2014 年的服貿協議,但如果簽署了這個協議,真的就能像某些深藍人士相信的那樣避免戰爭嗎?經濟力的控制到一個臨界點,併吞台灣不會如同想像般的水到渠成,當自由民主即將要失去的時候,一定會有反抗。香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享受民主、自由習慣的台灣人不可能不反抗。

前一陣子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遇到我大學的經濟學老師吳聰敏教授,過去跟他哈拉好幾句,吳老師說:我也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的,哈哈哈,我講難聽是沒有勇氣轉行,講好聽是堅持到底,最後還是當了電機系的教授。

經濟學基本的理論是商業行為是有利於雙方,甲國家給乙國家晶片,乙國家給甲國家農產品,兩邊都可以得到好處。全球化大概是從九零年代開始,利用商業行為可以讓大家得到好處,避免戰爭、促進和平。

康德宣稱:商業精神與戰爭不能共存,做生意比打仗好,貿易促進繁榮在當時德國帶給知識分子美好的想像,商業的效果使人傾向於和平,商業精神從根本上反對征服,在兩國之間的戰爭中,有輸家和贏家,但在貿易中情況有所不同,如果是自由意願,雙方都是贏家。

冷戰結束以來,許多知識分子都認為利用和解而改變對蘇聯非常有效,那為什麼不推廣到全世界?完全忽略當時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個人的關鍵因素。

因為這樣的國際氛圍,克林頓取消了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希望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為自由、和平與民主鋪路。

結果顯示貿易自由顯然既沒有帶來世界和平,也沒有神奇地將貿易夥伴轉變為民主國家,中國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而俄羅斯的入侵烏克蘭,終結所謂的全球化。

針對服貿協議,拋開統戰的效應不談,好好做生意就不會打仗,根本對這個世界有錯誤的認知。貿易是金融的源頭,而金融是戰爭的命脈。這種強國的基本邏輯,從中古世紀到現在一點都沒有改變。

之前在紫光要來買聯發科的時候,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還沒開始,美中貿易大戰還沒開始,因此奇遊團的戰友們,都在全球化的經濟架構下,尋求阻止這件事情發生的論述:如果這樣的話會讓台灣的公司賺不到錢。

想不到已經 2023 年,還有台灣人的公司年輕的工程師跑去中國的晶片廠為他們效力,這些製造出來的晶片是會放在戰爭武器上,包括戰鬥機、無人機、戰艦、戰車、飛彈等等。

如果有一天台灣幫忙做的晶片放在飛彈上,這個飛彈橫越台灣海峽在台灣的大城市爆炸,這些廠商和工程師有沒有想過死的是什麼人?

死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小孩、我們的親戚、我們的同學、我們的朋友、我們的鄰居、我們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還有我們自己!

是什麼樣愚蠢教育之下的商人和工程師,才會做出這種冷血的行為?

到時候可能這些工程師抱著自己垂死的小孩,跟她說:爸爸只是幫他們做晶片而已,怎麼知道他們會把它放在飛彈上?

電子晶片。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Remaztered Studio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