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明治維新十傑」大村益次郎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天皇只是空有虛名,政治的實權是操在幕府手中。

在近代西方帝國主義船堅砲利的威脅下,位處西南的長州藩(約今山口縣)、薩摩藩(今鹿耳島)首當其衝。那裡的低階武士,對幕府統治與外國侵略造成的社會混亂十分不滿,因此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他們主張推翻架空天皇的幕府,將大政奉還給天皇、並驅除外國勢力,他們狂熱地展開反對西方勢力,引來外國的報復與幕府的討伐,然而此時的幕府已無力控制各地藩侯。

在 1864 到 1865 年間長州藩對抗幕府軍隊的戰鬥中,有一位以戰略家聞名的知識份子崛起,發揮極大的作用,他就是「明治維新十傑」之一的大村益次郎。

今天是大村益次郎的冥誕,他於 1824 年 5 月 30 日出生在一個長州藩醫生家庭。幼年接受儒學教育。19 歲開始習「蘭學」(「蘭」是指荷蘭,因荷蘭較早進入日本,所以西學幾乎以「蘭學」起始)和醫學;23 歲到大阪學西醫;1850 年還鄉業醫;後又去長崎學習西方的航海術;1856 年去江戶(東京)在著書調所和講武所任敎,講授西洋兵學、蘭學並負責翻譯,同時向美國傳教士學習英語,也學習西方兵法;1860 年,受長州藩的邀請,成為藩士;他建議在宇和島城北部建築樺崎砲台。

從他的學習歷程,可以知道大村益次郎是一個熱心求知、求改革的人。

1866 年 3 月,上述的長州、薩摩二藩祕密結成「薩長同盟」,約定共同對抗幕府。同年的第二次長州征伐時,大村益次郎擔任石州口方面的指揮,以少勝多,撃破幕府軍。6 月 16 日,通過中立的津和野藩,進撃擁幕的濱田藩。7 月 18 日,攻陷濱田城,後占領石見銀山。

1867 年 11 月,長州、薩摩、土佐、佐賀四藩要求幕府將政權交還給天皇(即所謂「大政奉還」)因此與幕府之間正式爆發內戰(即「辰戊戰爭」)。幕府軍潰敗。1868 年 1 月 3 日天皇軍進入天皇所在的京都,4 月幕府的根據地江戶投降,改名東京;1868 年 5 月 15 日,大村益次郎僅用1日就鎮壓天野八郎等舊幕府殘黨組成的彰義隊。1869 年所有抵抗結束。歷時長達 265 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正式終結,明治天皇掌握實權,推動明治維新。

1869 年(明治 2 年),大村益次郎就任軍務官副知事,成為軍制改革的中心,在兵制會議中主張創設不依靠藩兵的政府直屬軍隊。這是日本陸軍的創始,所以大村益次郎被視為日本現代化軍隊的創建者。

由於有功於明治維新,大村益次郎因此名列「明治維新十傑」之一。

看看以下照片,大村益次郎的長相很像古畫中的達摩祖師,而大村掌握了火器槍砲的新技術,因此另一名長州藩士高杉晉作就替大村益次郎取了一個綽號叫「火吹達摩」(「火吹」是指雜耍中的吐火秀)。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然而這位「火吹達摩」,卻無達摩祖師之壽。1869 年大村益次郎在京都三條木屋町的旅館,被反對改革的武士刺殺身亡!

(附記:極端仇日人士認為,近代日本明治維新的結果,是對外擴張,中國、台灣皆受其侵略,所以促成維新的人物不值一顧,此觀點失之偏頗!對歷史人物的了解,不必訴諸英雄史觀與聖人理想,而應以其時空脈絡來理解其特質。

大村益次郎在困境中,求知求新,思考家國的變革,亦足堪師法。至於日本後來走上帝國主義之路,是另外一個該批判的議題!)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