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 年的今天(4 月 21 日),在普魯士(今德國)的一個村莊誕生了一個嬰孩。9 個月後,嬰孩的母親過世。小孩 4 歲時,父親再婚。渴望母愛的小孩並沒有得到繼母的善待,而忙於教會事務的牧師父親也疏於照顧他。因此他度過孤獨的童年。
有一次,繼母把他關在地窖裏,不許他吃晚飯,後來又忘記放他出來。隔天早上繼母才想起,趕快開門放小孩出來時,發現孩子居然衣著整潔,頭髮也梳理得很乾淨。繼母驚訝地問他爲何關在地窖裏一夜還能這麼整潔?小孩回答說:「我被妳關到地窖以後,我的生母來陪我一整夜。早晨我媽還幫我梳頭髮,幫我穿好衣服。」
這個小孩,就是後來被稱為「幼兒之父」,創始幼兒園的學前教育的鼻祖——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 Fröbel)。
福祿貝爾的成長過程與求學經歷,艱辛困苦。在就讀耶那大學(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ät Jena)時,曾因付不起學費而離開學校,到林業、農場當管理員等。但不向命運低頭的他,最後進了柏林大學,走上教育的道路。
1816 年福祿貝爾和朋友在德國的開荷(Keiehau)開始設立幼兒園,專收三歲以上七歲以下的兒童,利用兒童遊戲的本能,教以各種遊戲。
幼兒園每天的活動大概有三:一為表現,二是唱歌,三是手工。至於教學所用的教材,也有三種:一為慈母遊戲及保姆歌,二為恩物,三為手工材料。
福祿貝爾於 1826 年發表其重要著作《人的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經典著作。他指出:
「兒童的全部在於兒童自身,無論如何輕微的徵象,過去的在於兒童,未來改變的,仍在於兒童。而且整個兒童只由從內向外的發展而獲得。」
福祿貝爾認為發展兒童的方法,是讓兒童參與社會活動。因此他主張學校應該是一個雛型的社會,教室應該就是一個社會活動情境。設計各種戲劇化的遊戲及系統化的活動,使兒童在自我活動中培養其禮讓、互助、互愛、互敬,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然而,福祿貝爾曾因被懷疑具有社會主義思想,含革命色彩,以至於他的幼兒園於 1851 年遭普魯士教育部長下令禁止!福祿貝爾因此於隔年憂憤而死。9 年後才解禁,他的學生才繼續發揚他的理念。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