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示威在台灣的民主運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引發往後的政治變遷。以下特摘錄拙著《台灣史 100 件大事》中的第 85 〈橋頭示威〉:
1978 年底增額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因美國宣布斷交而中止﹐黨外人士擬藉慶祝余登發生日而聚會﹐不意爆發余登發父子被捕案。1979 年 1 月 22 日﹐黨外人士齊集橋頭鄉示威遊行抗議﹐引發一連串的後續發展。
經過 1977 年黨外的串聯以及省議會內問政的熱潮,更加激發了新人投入「黨外」陣容。1978 年年底又逢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有多位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如呂秀蓮、姚嘉文、陳鼓應、黃煌雄﹑張德銘、陳婉貞、王拓等人投入。
1978 年 9 月下旬起,準備投入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呂秀蓮、陳婉貞、王拓等人,便陸續舉辦選前的募款餐會。立委黃信介於王拓餐會中宣佈黨外入士決定組成「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巡迴全省各地助選。10 月 31 日,「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向各候選人提出「十二大政治建設」作為黨外候選人的共同政見。內容摘要如下:
- 徹底遵守憲法: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省市長直接民選﹔軍隊國家化﹔司法獨立化﹔各級法院改隸司法院﹔廢除違警罰法﹔思想學術超然化﹐禁止黨派黨工控制學校﹐言論出版自由﹐修改出版法﹐開放報紙雜誌﹔參政自由化﹐開放黨禁﹔旅行自由化﹐開放國外觀光旅行。
- 解除戒嚴令。
- 尊重人格尊嚴﹐禁止刑求﹑非法逮捕和囚禁﹐禁止侵犯民宅和破壞隱私權。
- 實施全民醫療及失業保險。
- 廢除保障資本家的假保護企業政策。
- 興建長期低利貸款國民住宅。
- 廢止田賦﹐以保證價格無限制收購稻穀﹐實施農業保險。
- 制定勞動基準法﹐勵行勞工法﹐承認勞工對資方的集體談判權。
- 補助漁民改善漁村環境﹐建立合理經銷制度﹐保障漁民的安全和生活。
- 制定防止環境污染法和國家賠償法。
- 反對省籍和語言歧視﹐反對限制電視方言節目時間。
- 大赦政治犯﹐反對對出獄政治犯及其家族的法律﹑經濟和社會的歧視。
這些政見﹐在今天看來﹐許多都已經付諸實現﹐乃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在當年的環境裡﹐提出這些主張是要冒著相當危險的。
11 月間,參選的黨外候選人張德銘、陳鼓應、楊青矗、姚嘉文、黃煌雄、康寧祥、何文振等,亦都分別以多種名義選辦餐會,發表政治演講。並借各餐會的舉行,宣佈「黨外助選團」的籌備情形。11 月 24 日,「全省黨外助選團」總部成立。繼募款餐會後,「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於選戰活動的前三天(12 月 5 日),在台北中山堂召開一次大規模的座談會。那是三十年來聚集在野政治人物最大規模的一次公開活動。會議由黃信介、姚嘉文、黃玉嬌主持,康寧祥、張俊宏發表專題演講。會中唱「國歌」時,由於司儀要求與會者將歌詞中的「吾黨所宗」改為「吾民所宗」,引起不請自來的所謂「反共義士」勞政武等人出面抗議,發生吵架,此即所謂的「中山堂事件」。此後的黨外集會,便不再有唱「國歌」(其實是中國國民黨黨歌)的儀式了。
此次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在助選團的鼓動下熱烈展開,黨內外激烈對峙的局勢更甚於去年。然而,12 月 16 日,正當競選活動激烈進行的時候,美國總統卡特突然宣佈自明年元月起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日,總統蔣經國發佈緊急處分令,將選舉延期舉行,即日起停止競選活動。
10 月 25 日﹐黨外助選團總部召開一個「黨外人士國是會議」﹐發表一份連署聲明書﹐重申「堅決擁護民主憲政﹐反對暴力﹐熱愛和平」的基本立場﹐並提出 10 項呼籲﹐內容與共同政見大致雷同﹐聲明最後提出「我們的目標」說:
「在國際強權的縱橫捭闔下﹐我們的命運已面臨被出賣的危機﹐所以我們不得不率直地申說:我們反對任何強權支配其他國家人民的命運﹐我們堅決主張台灣的命運應由一千七百萬人民來決定。」
以上這份聲明書﹐由余登發帶頭簽署﹐總計有 70 人簽名。
選舉活動雖然中止,但是「黨外」的運動卻反而進入多事之秋。由於選舉活動停止﹐使得黨外政治參與管道又受阻﹐於是轉向街頭發展。1979 年,黨外的運動繼續承襲斷交以前的運動型式,以室外集會的街頭群眾運動為主要運作方式。而這一連串的街頭運動,與一位居於被動地位的關鍵人物─余登發─大有關係。
原來,黨外運動自從「中壢事件」後,以「康寧祥─黃信介」連線的領導軸線開始呈現鬆弛現象,在 1978 年的這場未完成的選舉中,黨外的部分核心分子拉不攏「康─黃」這條軸線,遂轉而向黨外前輩黃順興請求出面領導,但亦為黃所婉謝,於是又轉而找到高雄地方黑派的首腦余登發(1904 年生)。這位曾經當選制憲國大代表﹑橋頭鄉鄉長﹑高雄縣長的地方領袖﹐此時已年屆 75 歲。選舉暫停後,一千多名全島黨外知名人士預備在 1979 年的 2 月初,齊集鳳山為余登發舉辦生日晚會。詎料,生日晚會還來不及辦﹐1 月 21 日,警備總部派員將余登發、余瑞言父子逮捕﹐理由是「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這不是 9 年前「雷震案」的翻版嗎?
余登發父子被捕翌日(1 月 22 日)﹐黨外人士緊急聚會﹐共同發表〈為余氏父子被捕告全國同胞書〉﹐指出:
「⋯⋯國民黨當局在與美斷交後﹐中止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已是明顯地違反民主憲政的措施﹐但為顧及全民團結的意願﹐我們均已容忍。現在國民黨當局卻在全民一致要求改革聲中﹐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素為民眾所敬重的余登發先生父子﹐這種軍事統治與特務統治傾向的加強﹐以及政治迫害的手段﹐都是我們絕對無法容忍﹐而堅決反對到底的。」
當天下午﹐黨外人士們終於走上街頭﹐齊集在高雄縣橋頭鄉(余登發的家鄉)﹐舉行了一次示威遊行﹐公然向實施 30 年的戒嚴法挑戰。參加者約 30 多人﹐他們沿街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這是國民黨政府遷台以來第一次政治性的示威遊行。
在這次示威遊行中﹐桃園縣長許信良也南下參加。3 天後(1 月 25 日)﹐台灣省政府以「廢弛縣長職務」為由﹐將許信良送請監察院查察。4 月 20 日﹐監察院通過許信良彈劾案﹐指稱「桃園縣長許信良擅離職守﹐簽署汙蔑政府之不當文件﹐參與非法遊行活動﹐並違法助選﹐證據確鑿﹐均有違法失職之嫌﹐將予依法彈劾。」此案於監察院通過之後﹐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最後﹐許信良終遭該委員會處以「停職」處分﹐於 7 月 1 日生效。
許信良遭彈劾後﹐又引起黨外人士的進一步反彈。5 月 26 日﹐他們在中壢鳳仙飯店舉行「許信良生日晚會」﹐吸引 2 萬民眾與會。黨外人士紛紛發表演講﹐痛斥余案﹑許案的政治迫害。軍警單位動員鎮暴部隊封鎖現場。這次群眾聚會係非選舉期間首次群眾聚會﹐也是對戒嚴法的一大挑戰。黨外群種運動自此更加熱絡起來。
沒想到﹐余案的發生,引起橋頭示威﹐造成許信良被停職﹐繼而導致街頭抗議活動。6 月以後,「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候選人聯誼會」成立,繼而舉辦各地的群眾演講。1979 年的前 8 個月,因余案、許案以及「聯誼會」所舉辦的黨外活動,使得民眾目不暇給。每次活動﹐情治單位都如臨大敵﹐派出大批員警及鎮暴部隊﹐嚴陣以待﹐氣氛相當緊張。這些熱烈又緊張的氣氛﹐一直延續到年底﹐爆發「美麗島事件」。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