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為自己與父母圓夢,今年夏季把台灣布袋戲帶到紐約街頭。旅美導演潘宣羽深受感動,決定用鏡頭捕捉這段歷程,在異鄉訴說有關故鄉的故事。
蔡易衛是文化部與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計畫( Fulbright Program )合作薦送的藝文專才學人,6月起在紐約展開3個月的布袋戲文化交流,期間結識旅美 20 年的潘宣羽,受邀參與紀錄片「我,戲偶」(I, Puppet )拍攝計畫。
兩人日前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記者會暢談當布袋戲碰上紐約的文化熱情。
蔡易衛說,從小跟著父母經營的布袋戲團巡演,戲偶是他的玩偶,也是伴隨成長的玩伴。但父母認為四處巡演生活太苦,比起繼承戲團,他們更希望他長大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由於童年與布袋戲關係密切,蔡易衛 13 年前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修期間進入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實習,投入偶戲教育推廣工作,累積多國表演經驗。蔡易衛之後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工作、到宜蘭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駐村交流,讓表演增添藝術色彩。
蔡易衛這次到紐約交流,除了想研究偶戲在美國的發展,也有另一層更深刻的意義。
他說,父母在 1978 年成立布袋戲團,演了一輩子布袋戲,卻從來沒有機會出國。這次帶著父母的心血到紐約,不僅圓了個人的夢,也是為父母圓夢,把台灣布袋戲帶到更遠的地方。
這兩個月來,蔡易衛帶著布袋戲偶到帝國大廈、布魯克林大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紐約知名地標,在另類舞台上演出。剛開始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隨著圍觀民眾愈來愈多,他表演更投入、更賣力,充分享受表演的當下。
蔡易衛的偶戲不只吸引紐約客目光,從小看布袋戲的潘宣羽也深深著迷,邀請他參與「我,戲偶」拍攝計畫。此片剛完成前導短片,正在為紀錄片後製募資。
潘宣羽說,非常高興終於有機會在異國拍攝有關自己家鄉的故事。這部片將以紐約風情為背景,呈現台灣傳統布袋戲偶的華麗精巧,希望一同努力將台灣布袋戲藝術推廣到全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