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 33 樓?通往未知的大門?中國恐怖怪談──爛尾樓
明天(7/29)就是台灣民俗信仰中的「鬼門開」,趁好兄弟們還沒出來,我們在這想講一個流傳多年,至今仍不斷上演的中國恐怖怪談!
傳說在中國,有家庭住在沒有窗戶、沒有油漆的工業風住宅裡;有少婦預購了 33 樓的景觀宅,點交的時候開發商說「我們只蓋 31 樓」;更有預售屋已經全部賣光了,但最後只蓋了社區大門,門後只有空地沒有樓。
聽到這些鬼故事,各位看倌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慶幸,我們活在有民主、有法治,能夠為自身權利抗爭、爭取救濟的台灣呢?
以下基進觀點深度分析,帶您瞭解基進對中國近年又再度連環爆發的爛尾樓現象的宏觀經濟意涵,瞭解中國政權的本質和在這些鬼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其實比上述的情節,更令人頭皮發麻。
根據《美國之音》7 月 22 日報導,截至 7 月中旬,中國出現超過 270 份的「停貸告知書」,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二線城市,大批遭遇爛尾樓的購屋者在等待房屋復建無望之下宣布集體停貸,讓銀行和政府形成不小壓力。所謂的「停貸」是指,購屋者不惜犧牲銀行信用甚至觸法,宣佈單方面停止向銀行繳納房貸,直到建商完全復工為止。
最早的「停貸告知書」始於 2021 年 4 月的山西省太原市。建案「太原泰禾金尊府」5000 餘戶預售屋購買者,在建案爛尾兩年多雜草叢生之後,終於忍無可忍向當地銀行、房產管理局、紀委監委等各部門發出共同停貸告知書,要求設立政府監管賬戶確保資金用於小區後期工程建設,否則購屋者堅決持續停貸。同年 4 月 2 日《路透社》報導,中國河北建案「華夏幸福」2020 年開始該案陸續停貸的屋主約達千人,結果 2021 年華夏幸福發生高達 57 億美元的債務違約,屋主血本無歸。今年的停貸風暴之所以快速蔓延,起於 2014 年浙江許先生以按揭貸款 392 萬人民幣買入嘉興別墅,後開發商破產造成爛尾樓。此案訴訟今年 1 月二審時,判決許先生無須向銀行支付貸款本金和利息,應由「開發商」承擔,從此掀起一波受害者的仿效。
中國爛尾樓問題早已存在許久,像是今年中國媒體《鳳凰衛視》拍攝一部名為《我家住在爛尾樓》的紀錄片,訴說 2011 年西安灞橋區「易合坊」的建案預售,原本預計 2015 年交屋,但建商 2014 年財務發生問題留下爛尾樓,近 300 名預售屋主選擇入住爛尾樓 8 年的故事。2020 年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發源地中國首當其衝,各項嚴格封控手段直接扼殺經濟活動,資金產生斷流,使得中國爛尾樓連環爆發,日趨嚴重。這項受害者眾多,個人財產安全受到侵害的社會事件,只是一種經濟景氣循環下反轉的現象嗎?還是凸顯中國政府執政殘暴與謊言構成的本質必然呢?
在中國購買預售屋可向銀行辦理貸款,核貸之後這筆購屋款即撥入由地方政府住建部監管的託管帳戶,當建商興建建物到某個程度,便向銀行請求撥款,銀行再將申請案件往上遞交住建部審批,核准之後才撥款給建商。這道道關卡看似已層層把關,經常是藍白大力稱讚的中國政府「治理」優秀之處。其實不然,中國的銀行都是官方的,建商大多是擁有政治裙帶關係或是官員本人所經營的,住建部更不用說,是中國官方的行政部門,所以說起來都是源自同一個權力核心,該怎麼放貸,要不要放行,都是他們說的算。這是人治中國的日常,由上到下,深入各個層級。
若建商與住建部勾結串通,甚至銀行,那這個資金監管機制就會形同虛設,門戶洞開。
在「有關係就沒關係」的中國,不少建商與地方政府打通關,違規將監管帳戶轉作他用,挪去填補以前的債務,或是再去購入土地,而不是用於建築興建上。在不動產產業大好的時候,怎麼買怎麼賺,如此的漏洞不會發生問題;一旦景氣反轉,槓桿造成的虧損也是倍數成長。
中國政府面對爛尾樓的問題,不是像恒大那樣先將其債務包裝成金融商品,輔以鬼話連篇的財報,放到市場由韭菜 們承接風險,喜迎未爆彈,就是加強對爛尾停貸相關消息的封鎖。在網易,抖音,新浪等平台,牽涉停貸和爛尾樓主題的新聞、影片和分析文章全數遭到「和諧」。所謂國家的公權力都用在如何阻止人民上訪,如何阻止人民聚集示威抗議,卻從不反省自身監管的缺失。中共政權的殘暴表露無遺,國家政策永遠不會有錯,有錯的只會是人民。
若以宏觀一點的角度審視,整個事件完全是中國政府好大喜功、善於欺騙的黨性所一手催生,一手養大的災難。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在 2001 年後大幅提升,到 2014 年以後,進入高原期,因為中國經濟成長率開始趨緩。中國在中共執政下,奉行計畫經濟,每 5 年會訂定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計畫」經濟成長率目標,中央拍板就往下將 KPI 灑給各地方政府。當作指標的 GDP 在支出面上,是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淨出口這 4 項所構成。中國在習近平主政這幾年經濟成長速度逐漸往下收斂,人民消費萎縮,又面臨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出口,淨出口難再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因此,為了挽救數字,中國公共建設的大撒幣,無謂的蚊子館、高鐵都是用於拉抬政府支出的數額。然而,投資項目因為外國直接投資不斷移出,民間投資動能疲弱,最直接、粗暴、有效的挽救投資項方式,就是不分日夜的蓋房子、炒房。中國流傳一段話:「我們連曾孫的房子都蓋好了!」就是這麼來的。
當國家政策定調以房地產救 GDP,全國上下的金融體系當然是毫無風控觀念的大肆承做房貸,無論銀行或行政部門的徵審機制全然只是紙上作業。建商宛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資金氾濫人人滿手現金,房地產展望也不斷向上,高槓桿炒作土地建物的人比比皆是,國家級的房市泡沫便如此急遽膨脹。根據世界銀行 6 月發佈的《中國經濟簡報》顯示,截至 2021 年止,中國房地產業約佔中國 GDP 的 30%,可見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甚鉅。所以中國的金融體系現正為護黨的面子撐起一大片泡泡,與自己存亡之際間拉扯,雖然明知道持續撥款給建商是有去無回的一條呆帳之路。中國人行今年 4 月宣布,金融機構全面降準 0.25 個百分點,部分城商行與農商行再多降 0.25 個百分點,很明顯就是為了撐房在做最後的拼搏。如果最後支撐不住,房貸違約潮發生,將會重創中國的金融體系,產生鉅額呆帳,而其發行的相關債券商品也可能違約、價格大貶,引發另一起「中國金融病毒」的危機。
如果走到這一步,中國可能會像日本產生失落的十年,或是更加集權的握緊權力,以向外擴張的方式紓解內部壓力,都是我們要密切觀察的。
「中國治理」的真面目就是如此醜陋,暴力與欺騙是他們掌權的唯一秘方,而在台灣一再宣揚中國統治成功面向的任何一個人,不是笨,就是壞!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作者Kirk Lim,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