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長胡流宗表示,馬糞海膽並非定棲性物種,每年產量都不一定,數量沒有想像中地減少,目前也可以進行培育,期望能「以養殖取代捕撈」。
海洋公民基金會與台灣動物研究會今天表示,澎湖將進入馬糞海膽開放採捕期,半世紀前逾2億顆,如今剩5萬顆,4月中潛入海僅看到2顆,呼籲縣府禁捕,讓海膽數量恢復。
胡流宗表示,馬糞海膽並非定棲性物種,本身憑藉潮流游泳移動、遷徙,族群與水溫、鹽度、海藻密度等因素,有一定程度正相關,每年產量不一定,今年初寒害,海域生物生長情形受影響,是否影響產量需再多方調查。
農漁局列舉近年馬糞海膽產量,2017 年是4萬顆、 2018 年是2萬顆、 2019 年8萬顆、 2020 年 10 萬顆、 2021年6萬顆,顯示波動甚大,應可不必過度擔心,至於今年開放採捕後,總數是否確有變少及其原因,將與研究單位持續訪調。
胡流宗表示,澎湖海域每年盛產的馬糞海膽,過去必須進入漁市場交易,數據相當高,但現在都是個體戶自行交易或網上直接銷售,因此在市場上會覺得變少,事實上海膽產量並未減少。
農漁局指出,澎湖種苗繁殖場近年來已在廠內與海域進行各項海膽養殖技術發展,期望能「以養殖取代捕撈」,減少野生資源減少的壓力。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