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二度染COVID-19症狀加劇?羅一鈞:應更輕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

據統計,全台至少 268 人二度感染 COVID-19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說,現有資料顯示,二度染疫不會增加疾病嚴重程度,反而因保護力還在,症狀會更輕微。

國內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約有 268 人二度染疫,外界好奇二度染疫者症狀是否加劇、有無徵兆可依循。

羅一鈞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有些傳染病二度染疫確實會增加重症風險,例如二度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熱,可能增加出血熱重症、死亡風險,但 COVID-19 似乎沒有這樣的狀況。

羅一鈞說,根據國際間資料,如果先感染 Alpha 變異株(最早在英國發現),後來又感染 Delta 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第 2 次染疫的症狀會比前一次更輕微,因為還保有先前的保護力,目前看來症狀也不會加重,還有待未來持續觀察。

至於哪些人容易二度染疫,羅一鈞說,常接觸不特定人士的職業如醫護、邊境工作人員等,都比較容易暴露在有病毒風險下,染疫風險自然比較高。

另外,近日有網友自述,不僅積極染疫,也積極協助全家人都染疫,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社會還在共同抗疫階段,儘管 Omicron 已輕症化,還是不希望所有人都染疫增加醫療負荷,雖然盼民眾不要染疫,但真的染疫也不用太過擔心。

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 COVID-19 疫情已流感化,公布確診數無意義。陳時中對此表示認同,但強調現階段民眾還是想知道疫情規模,因此仍會繼續公布,等到疫情到一定程度,確診數對社會意義不大,屆時就不會再公布。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認為,居家隔離 3+4 政策風險太大,醫療量能已過載,建議改為 10+7。陳時中坦言,3+4 確實都有潛在風險,但過去隔離 14 天或像上海一樣封城,對整體社會經濟衝擊就更大,強調沒有所謂零風險,只有利弊風險得失的問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