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2021 告別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RobVanDerMeijden

前幾天我住在高雄的姑姑去逝了,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到高雄出差,跑去看十幾年都沒有見過的姑姑,不知道帶什麼東西,就在金石堂買了一本楊醫師的「人生路引」,送給姑姑的孫女,也是我的小姪女,然後包一個紅包給姑姑,但姑姑沒有收下這個紅包。

小時候的過年,有好幾年會去高雄拜訪姑姑,最後都是在大立或大統百貨公司樓上的兒童樂園度過,那是人生美好的回憶之一。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就知道那是告別,但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只聽姑姑講她生病的情況,抱怨身體的疼痛與不便。

告別和悲傷是相當個人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從小到大教育體系裡面沒有告訴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甚至刻意避開這個人生重要的課題,當然也沒有教我們如何告別。

在父親過去的幾個月之後,他的妹妹也跟著走了,去年的這個時候父親還沒有生重病,沒有想到他竟然比高雄的姑姑先走。

生活必須繼續或不應該沉溺於悲傷之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種安慰的話,但每次聽到這種話感覺更加刺痛,避免談論這個問題,可以得到些許喘息的空間,沒有人知道克服悲傷需要多久的時間。

悲傷是愛的另一面,它不會以死亡結束,所以悲傷會一直持續到我們自己死亡。

但父親的死亡經過了幾個月,感覺它不像開始時那樣尖銳和震撼。悲傷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我們越有意識地處理至親的死亡,這種情緒就會變得越溫和。每一個悲傷的人回歸正常生活,所需的時間長短各不相同。

時間流逝就是死亡的一部分,2021 年眼看就要結束,在與我們死亡的親戚朋友告別之際,其實我們每年每月每天也在跟自己告別,2021 這一年真的是艱苦的一年,告別死亡的同時,也在迎接新生,期待 2022 年是個光輝燦爛的一年!

示意圖。
圖片來源:Pixabay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