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住美國的朋友都告訴我,這兩年間,美國超市裡面,一下子冒出了很多台灣製造的台灣食物。
不只是台資的大華超市,也不只是唐人街的港超;韓資的 H-MART,和日系超市,也紛紛辦起了「台灣美食節」的特賣活動。
更不只於此。台灣的虱目魚、鳳梨酥、阿舍乾麵,打進了好市多的主流供應鏈。甚至連深受美國在地人愛戴的 Trader Joe’s,都出現了網紅款的台灣製造蔥油餅。
不只是加工食品。燕巢芭樂蜜棗、台東釋迦、澎湖石斑魚,也在這一兩年間成功輸出美國。
當然美國進口台灣食品不是這一兩年的事。但這一兩年,台灣食品在美國真的是「爆量上架」,而且成了促銷活動的寵兒,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這難道是偶然嗎?
想一想去年初,台灣政府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幾乎從那個時間點起,台灣食品就接二連三傳出外銷美國的好消息。
這是偶然嗎?我不認為。
很顯然,美國對台灣食品進口降低了門檻。而台灣的經濟部、農委會也很認真地搭上了這次機會列車。
義美的老闆說,黑糖珍奶冰棒,一批出口就是兩百櫃,一櫃將近七萬支(小泡芙也是一批出口兩百櫃),算一算美國可能已經有數百萬人吃到了台灣冰棒。
貨出去,錢進來,台灣發大財。而且不用下跪、沒有政治前提,只要對等貿易,台灣食品就用能實力行銷全世界。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