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中型貓頭鷹的草鴞因棲地和人類高度重疊而數量逐漸減少,被列為一級瀕危動物,屏東林區管理處與屏東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建構保育平台,規畫復育草鴞棲地。
屏科大森林系與屏東林區管理處、冠昇生態有限公司合作「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今天召開第2次線上會議,共同畫出草鴞保育平台藍圖。
屏東林管處表示,草鴞看起來像猴臉又名猴面鷹,為台灣特有亞種,目前已被列為第一級瀕危保育類,主要分布西部低海拔地區,對淺山地區的草生環境有高度依賴性,棲地環境常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更面臨著農業行為以及開發帶來的棲地破碎等衝擊。
屏東林管處長楊瑞芬表示,現階段屏東林管處已委託屏科大執行「高屏地區草鴞活動區域基礎調查及潛在威脅評估計畫」,將釐清草鴞在高屏棲地位置、生存威脅等問題,進而制定保育方案。
楊瑞芬表示,屏東林管處在 2018 至 2020 年間,透過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陸續辦理數次淺山生態保育工作坊與跨機關連繫平台會議,這次生態保育工作坊也將規劃嘉義以南地區後續跨域合作事項,期望透過草鴞保育推動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草鴞的棲地與民眾生活地區重疊度高,希望提升社區居民對草鴞保育意識,來進行草鴞保育行動。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博士洪孝宇分享「運用猛禽棲架進行草鴞分布調查」,發現高屏 21 處設立的棲架,其中有 19 處拍到草鴞身影,可作為棲地分布的重要指標,包括劃分出所屬縣市、管轄機關等。跨單位合作,聯手推行友善農業,不使用毒鼠藥,而是設立棲架吸引草鴞等猛禽佇立棲架幫忙補鼠,避免猛禽吃到毒死的老鼠死亡。
線上會議與會人士也建議,未來可由林務局橫向整合如河川局、台電、縣市政府、國產署等舉辦論壇,釐清不同縣市行政區域內的棲地及生態調查,以平衡工業開發、光電能源用地評估,與生態環境間的共存價值。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