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表示,統計在4月 19 日以前,確診病例中很多是境外移入的青、壯年人;而4月 20 日以後很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這是最近致死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陳建仁今天在臉書發文,解釋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的重症率與致死率。
陳建仁表示,4月 20 日發現 SARS-CoV-2 B.1.1.7變異株的確診病例以來,由於該變異株傳染力很強,不斷擴散蔓延開來,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聚集、獅子會員聚集,到萬華茶藝館聚集,確診病例數不斷飆升。
從發病日流行曲線來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5月 15 日宣布三級警戒,前兩週每日確診病例數約在 500 至 600 人,接下來兩週約為 300 至 400 人,本週約為 100 至 200 人。
陳建仁認為,在全民團結一心、共同防疫的努力下,疫情已受到明顯控制;大家仍要持續力行各項防疫作為,才能盡快使每日確診病例數再降至百人以下。
陳建仁提到,這一波B.1.1.7變異株的流行,截至6 月 13 日,共有1萬 1636 名確診病例, 425 名死亡個案,致死率為3.7%。從今年4月 20 日至6月 13 日的年齡別 COVID-19 重症率和致死率觀察,這兩項指標都與年齡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加,呈現快速上升。
他說,重症率和致死率,在0到9歲年齡層分別是0.3%和0%,而在 80 歲以上年齡層分別是 43 %和 27 %,最高與最低年齡層相比超過百倍。
陳建仁提到,目前接種疫苗的優先順序,是依據「感染風險」和「重症或死亡風險」來排列。就重症或死亡風險而言,從高齡長者先打疫苗,再依序隨年齡下降,最後排到壯年及青年人,是很合宜的。
他並指出,在4月 19 日以前,台灣累積 1076 名確診病例, 11 名死亡個案,致死率為1%,這些確診病例中很多是境外移入的青、壯年人;而4月 20 日以後的確診病例,很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這是最近致死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另外,他也比較4月 20 日前後本土確診病例的重症率和致死率,由於4月 19 日以前只有 77 名本土病例,因此將年齡合併成0至 49 歲、 50 至 69 歲、 70 歲以上三組。在 50 至 69 歲和 70 歲以上兩年齡層的重症率或致死率,都是4月 19 日以前,高於4月 20 日以後。
陳建仁最後強調,在這新一波流行, 50 歲以上的確診病例高達 55 %,所以致死率就會高出全球的致死率。但要比較不同國家致死率的差異,需比較年齡別或年齡標準化致死率,才可以排除不同國家確診病例年齡分布不同的影響。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