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歲政治受難者蔡焜霖今天走進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修護室,拿起「王子雜誌」創刊號,思緒瞬間飄回 55 年前,曾在白色恐怖時期遭刑求坐監的他,想起許多雜誌老朋友,感動想哭。
蔡焜霖今天在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陳瑩芳及國家人權博物館長陳俊宏的陪同下,走進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修護室,映入眼簾的是他於 1966 年手創的「王子」雜誌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發行的「東方少年」及「學友」等諸多老雜誌和老漫畫。
蔡焜霖小心翼翼地翻閱修護室中的「王子雜誌」,尤其是創刊號,更讓蔡焜霖勾憶起當年創刊老朋友們一張張熟悉卻已逝去的面孔,蔡焜霖說,他感動想哭。
蔡焜霖雖已 91 歲,仍清晰記得當年創辦「王子雜誌」及其他漫畫出版的各種細節,他表示,「王子雜誌」創刊號( 1966 年 12 月 15 日發行)封面照片中的2名兒童,是「黑橋牌香腸」老闆的一對兒女,當時在攝影家柯錫杰的攝影棚拍攝,因孩子們喜歡恐龍,創刊號就納入恐龍的內容,是台灣少年讀本中的領頭羊。
修護室還有許多 1960 年代的漫畫單行本,早期漫畫不一定會露出作者名字,漫畫家或以筆名行走江湖,後代研究者未必可以確認作者是何人。但見多識廣的蔡焜霖一看到館藏文昌出版社的漫畫單行本「愛之道」,立刻指出作者「海龍」本名是廖修傳。
蔡焜霖說,文昌出版社曾設置宿舍讓外地漫畫家集中住宿,當年筆名「藝南」的東立出版社長范萬楠因年紀最大,負責管理年輕漫畫家們。蔡焜霖同時分享小時候看的日本漫畫角色「野良黑」,在月刊少年雜誌「少年俱樂部」連載,每逢出刊日便緊緊捏著新台幣5角銅板購入,同學間流傳分享這本熱門漫畫雜誌。
另外,蔡焜霖也娓娓道來二戰後的「漫畫週刊」、「漫畫大王」等週刊如何影響其他以文字為主的少年刊物存續及漫畫開本的演變,好似為在場人等上了一堂台灣漫畫出版的歷史課,讓那段已逝時光更加鮮明。
出生於 1930 年的蔡焜霖,是台中市清水區人,他在白色恐怖時期曾遭憲兵刑求監禁,最後被判刑 10 年。蔡焜霖出獄後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到當時位於台北市赤峰街的寶石出版社擔任中日文翻譯,後來再到兒童雜誌「東方少年」擔任編輯。
隨著「東方少年」停刊,他受邀進入文昌出版社,,也曾短暫轉行至廣告公司,但因 1960 年代中期「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的頒布及執行,台灣漫畫產業進入寒冬,文昌出版社熄燈歇業,蔡焜霖退出廣告界創辦「王子雜誌」,再僱用許多和自己處境相似的政治受難者。
不過,「王子雜誌」 1969 年因財務吃緊,由當時任職聯合報的唐達聰、趙堡夫婦接辦,一直出版到 1983 年 10 月,共出版 400 期;目前,台史博館共收藏 129 本「王子雜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