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全球化是否會帶來自由民主?要看政府答不答應

Photo by Li Yang on Unsplash

本文作者為麥明晴,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上個月23日在位於加州的尼克森總統紀念圖書館發表演說,提到過去五十年來美國對中政策可說是定調於尼克森總統時期。1967年尼克森在《外交事務》所發表的著名文章〈越南之後的亞洲〉(Asia After Viet Nam)中論述:「長遠看來,我們無法把中國排除在國際大家庭之外,因此中國若不改變,這個世界就不會安全。……因此接下來我們的目標,就是促成(中國的)改變。」

自此之後,美國以及西方各國開始對中國採取開放政策,張開雙手歡迎中國進入各個國際組織;中國便宜的勞工與廣大的市場,使得全球化浪潮起飛、加速,各國經貿依存來到前所未有的緊密。各國相信,當中國繁榮之後,中國必會走向開放、必會變得更加友善,國內也會變得更自由,對於其他國家的威脅將越來越小。然而,故事並沒有照著這套劇本走。因此美國率先發難,對中政策陡然劇變。

全球化是否會帶來自由民主?

全球化是否會帶來更自由、民主、人權有保障的社會?這個問題在經濟、政治等學術領域早已有大量的討論,看法充滿樂觀。

經濟學家將全球化定義為世界各國在生產、分配及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活動趨於一體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生產、貿易、投資與金融等領域之全球性的流動。例如現今各國廠商可以在全球各地選擇生產成本最低之地做為生產基地,各國廠商也可以從世界各地籌措到資金資本,各國勞工可以選擇到不同國家工作或發展,各國人民可以透過資訊通信科技而坐在家中卻知天下事,各國消費者可以購買到世界各地所生產的產品,各國消費者也可以直接飛到天涯海角去觀光與消費。

如此商品、資金、人員、資訊的流通,是不是有助於人類正面價值的散播,讓更好的生活方式被知曉、被接納、進而被移植到世界各國?

如同尼克森所相信的,相當多學者對此正面擴散充滿信心。不少文獻認為全球化下許多國家逐漸敞開國家大門及擴大對外政策,這些開放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及文化等面向,各國不同層面間日益增長的相互依存關係,將使社會向更自由的價值觀轉變,且能更好地將人權體現出來。

自由、民主、人權等開放價值,將如同鹽分從濃度高的海水往濃度低的淡水擴散一般,感染全世界。例如,在一個較開放及市場主導的經濟體中,政府將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向阻止獨立報紙所刊登的內容,經濟上的自由將使人們逐漸希望和期待行使自己的政治與公民權利。而各國政府為了在全球化中維持其在世界的地位,也將遵守國際規範,進而使得國內治理受到良性影響。

美國前總統布希2001年曾表示,當美國每天出口給數百萬人民生活用品與產品時,自由也同時在出口,這些自由貿易將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大的政治以及個人的自由。

除了理論論述,相關的實證研究亦是不勝枚舉,大部分研究結果都指向全球化有助於民主、人權保障的散播。

政體開放程度可能是關鍵

然而,這樣的結果似乎與我們目前觀察到的美中關係發展現況不符。

全球化帶來產品、資訊、人員、資金的流動,當人民與外界互動越多、累積的財富也越多,知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此時理應形成一種壓力,向政府爭權要利的壓力,大至希望自身能夠對政策有影響力、對國家社會的制度設定有參與的權利,小至希望自己可以自由生活、自由就業創業、自由說話。

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有些國家儘管對外敞開了經濟的大門,擁抱全球化,但在國內的政治與社會管理上,政府反而使用由全球化所累積的財富,投入更大量的預算來維持其威權地位,以至於自由、人權等價值無法在國內傳播。

換言之,全球化是否能夠有助於自由、人權保障等價值的散播,可能取決於政府的態度。

為了驗證此可能性,筆者在最近的一篇研究中,試著在全球化與其影響力的方程式中,加入一個不一樣的元素:政體開放程度。繼而估計全球化對自由、人權所產生的影響程度,是否受到該國政體開放程度的影響。

筆者使用瑞士經濟研究所所發布之各國全球化指數(KOF Globalisation Index),以及世界銀行所發布之世界治理指標(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中之人民話語權指數(Voice and Accountability),與國際發展與衝突管理中心所發布的政體開放指標(Polity Index),進行簡單的雙向固定效果迴歸分析,檢視全球化對於人民話語權之影響是否受到政體開放程度的限制。

人民話語權衡量一國人民是否擁有參與選擇政府的權利,是否擁有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以及是否存在獨立媒體。全球化帶來的資訊通信科技與資訊數位化普及後,建設完備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成為各國政府的「生存照顧」義務之一,國家有義務讓人民能以合理價格運用通訊傳播科技,作為交流或取得所需資訊。因此,在拓展人民接觸網路機會的背景下,我們預期全球化能夠突破以往言論由少數人壟斷及控制的情況,任何人皆可以從網路上知悉國內外公共事務訊息,並透過網路發表個人意見,以此為媒介進而參與公共事務討論、對政府形成監督,因此強化人民話語權。

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迴歸估計的結果顯示全球化對於人民話語權的影響完全取決於政體開放程度:在政體越開放的國家,全球化對於人民話語權存在愈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在政體越威權的國家,全球化對於人民話語權的影響愈不明顯。這證實了全球化是否能夠促進自由、人權的擴張,取決於政府的態度。

同時,此結果也顯示全球化下資訊流通對於政府威信所可能帶來的挑戰,各國政府心知肚明,因此有意維持本身政權威信與穩定的政府,可能決定花費更大量的資源與預算來進行資訊與言論管制,以消除任何不穩定因子,使得全球化對於人民話語權的本來應有的正向影響被抵銷。

美國過去50年來對中政策的經歷,與筆者所做的實證估計,都說明了美好的事物,不一定總會順理成章的到來。人性中有嚮往自由、平等、開放等良善的一面,但也有執念於權力、物質、慾望等黑暗的一面,歷史上朝代的更迭、國與國之間的紛爭,何者不是源自於這兩股力量的對抗?

而歷史上不斷上演的,是當黑暗的力量看似已壓倒一切,良善的一方雖苟延殘喘,但總是能保留一氣、掙脫而出。正面的價值總是能夠勝出,這是人類社會所必要的、賴以延續的希望與信念!

許多在位者汲汲營營所追求的永世基業、千秋萬代,從人民的角度來看,沒有甚麼太難的秘方,不需要花上千億元進行管控、維穩,僅需要簡潔的八個字: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如此而已。

 

全球化對人民話語權影響之估計結果。表格來源:作者提供。
註1:估計所使用的樣本涵蓋1998至2016年、193個國家,其中若干國家與年份有遺漏變數,最後總估計樣本數為1,603。
註2:括號中為標準誤差,統計顯著水準 1% *** 5% ** 10% *。
註3:全球化對人民話語權本身之係數並不顯著,然而全球化指數與政體開放指數之交乘項係數卻是非常顯著,代表在政體越開放之國家,全球化對人民話語權的影響越明顯,反之在政體越威權之國家,全球化對人民話語權的影響越弱。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