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於臉書粉絲團「我們的太平島」讀到一則訊息:
立法院第 10 屆第 1 會期第 14 次院會討論事項中,國民黨黨團建請建請蔡英文總統於 5 月 20 日就職後,擇期親往太平島視察,以宣示我國捍衛南海疆土決心。該議案最終交由黨團協商,留待朝野協商解決。
南海問題,紛擾已久。最近的新聞應是中國與印尼在南海南端的「納土納群島」海域又生爭議。印尼更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引用 2016 年「南海仲裁案」裁決,反對中國以九段線歷史性權利主張其擁有南海主權的立場,遺憾的是所援引的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同時將我國領有的太平島自「島」降格為「礁」,也讓主權爭議延燒至我國。
作為南沙群島最大自然生成島嶼,即便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範,太平島為島嶼非岩礁鐵證如山,不再贅述,本文想從宣傳的角度看待南海問題。
有關太平島主權在我的宣傳,我國早在 1996 年發行「南海諸島地圖郵票」,2016 年發行「中華民國南海和平倡議郵票」。 2014 年國史館等單位舉辦「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2016 年國史館再辦「經略南海・永保太平-收復南海諸島七十周年紀念特展」。
至於東沙島,除已設置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外,2018 年中央銀行委託臺灣銀行發行「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新臺幣硬幣組合,2019 年更發行「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郵票」。
其間於 2008 年及 2016 年,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也親自前往太平島視察,強化主權占有事實。誠然,上述活動歷經台灣兩大黨執政時期,足證明對太平島、東沙島的主權在我於朝野已是共識。
而國家元首視察領土,確有主權的象徵,但其需要與否、時機抉擇都有待政府專業考量,不多置喙。只是以上靜動態作為均行之有年,對南海問題該如何彰顯主權應能有其他想像。
個人曾實地踏上基隆嶼、北方三島中的彭佳嶼、龜山島等離島,對台灣離島觀光深感興趣。不過太平島、東沙島兩座島嶼的開放幅度偏小,至今緣慳一面,再結合當前國內外局勢,有兩大方案建議:
一、結合「防疫旅遊踩線團」,擴大國旅觀光
除了國家元首親臨外,民眾得否前往離島亦有相當大的象徵意涵,更足以證明主權歸屬。就南海問題相關諸國上,越南便開放民眾至南海上的南威島旅遊,馬來西亞控制之彈丸礁亦復如是,推廣一般民眾觀光。
如今台灣疫情控制得當,大幅強化國際曝光度,但因應疫情,紓困當先,國旅先行,離島旅遊自然也是其中一環。可於疫情各國鎖國期間,「限期限量」開放太平島、東沙島觀光旅遊。加上飛往太平島、東沙島多半需從高雄小港機場起降,或刻意讓一直想活化的恆春機場有用武之地,再多吸納南部景點,成為套裝行程,標標準準的「防疫旅遊踩線團」。
此外,總統府曾發想,以「來去總統府住一晚」的嶄新企劃,讓國際網紅趨之若鶩,同時達到宣揚台灣主權與觀光的雙重目標。對照莊嚴的總統府,人跡罕至的神祕「桃花源」太平島堪稱是「來去台灣」系列的 2.0 版。
因應疫情,可海選招募具能見度的台灣網紅,尤其是旅居台灣的外籍網紅,透過其對國旅的參與,與輻射至南海的離島航線,藉由自媒體等多渠道宣傳我國防疫成果,同時宣揚太平島為我所屬的具體事實。
二、藉由「軍事管制區」的稀缺,重塑社會文化
台灣向來缺乏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用現代話語來說,便是榮譽感或社會責任,尤其是企業社會責任。特別是台灣身處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難以避免,除了透過累進稅率等稅制與社會福利弭平外,更應致力打造金錢之上的價值,培養人民的榮譽心。
白話文就是人民致富後需導向其追求名聲,從事公共建設,或鼓勵人民積極投身公共事務,從事社會公益。但文化的塑造絕非一蹴可幾,需循序漸進。
此時,極富自然之美但因軍事管制,人跡難至的太平島、東沙島未嘗不是一種媒介。以太平島為例,未來可作為由國家招待防疫有功人士的「私房景點」,而東沙島因屬國家公園,可免費接待環保或公益人士。
目標要讓得以踏上太平島或東沙島成為一種「新時尚」,是超乎金錢的價值觀,一種對社會具備相當貢獻度才得享此待遇的社會地位,讓人以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為榮,最終型塑出新的社會文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