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尊重部落族人對「傀儡」一詞貶義的感受,公視史詩戲劇「傀儡花」今天宣布更名為「斯卡羅」。導演曹瑞原說,更名過程可貴,「台灣不同聲音進來了,原住民的聲音也被聽見了」。
導演曹瑞原今天率演員群查馬克.法拉屋樂、温貞菱、法比歐、周厚安、黃健瑋及黃遠,以劇中造型出席改名記者會,文化部長李永得、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以及原著作家陳耀昌、立法委員伍麗華和「斯卡羅」潘文杰直系後裔潘佳昌也到場參與。
「斯卡羅」被認為是一個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統治貴族,統轄琅?地區各部落。
這部史詩大戲的故事背景,以 1867 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琅?地區發生船難,船員因誤闖排灣族領地遭馘首,造成「羅妹號事件」,引發美國出兵攻打台灣。最後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始告落幕。這也是台灣首次簽署國際和平條約的故事。
劇組在前期籌備及拍攝期間,感受到族人對於「傀儡」2字的不舒服,徵得原著作家陳耀昌同意後,從部落代表、相關人士廣邀建議,最終開放全民投票,選出正式劇名「斯卡羅」,也希望藉此彰顯原著作家想傳達對台灣各族群之間「和解與共生」、「多元文化與多元史觀」的精神。
「斯卡羅」自去年8月於屏東主場景開鏡,歷經屏東、台南、新北、苗栗等地長達 135 天的拍攝。曹瑞原回想拍攝過程,感嘆不容易,「殺青後有1、2個月逃避,不想看片子」。
曹瑞原說,第一天開鏡就遭遇颱風,先後又有落山風、大雨襲來,忽冷忽熱,「我才拍4個半月,卻經歷有如四季氣候的劇烈變化」,劇組演員也頻點頭認同。
他也心疼工作人員忍受颳風下雨,全劇雖僅有 10 集,但每個場面都至少是 60 、 70 人的大場面,「所有人都已化好妝等待開拍、甚至還有馬在現場,不能因下雨就喊停拍,深深覺得對不起工作人員,但真的沒辦法」。
歷經大自然洗禮,曹瑞原說,「這次拍攝也像在和原住民學習,對土地、自然的尊敬,真的蠻難拍的,但感謝祖靈眷顧我們克服」。
「斯卡羅」全劇演員卡司陣容堅強,但劇中飾演關鍵要角「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的查馬克.法拉屋樂卻是素人,更是由曹瑞原親自拜訪邀約。曹瑞原開玩笑說是跪著求查馬克.法拉屋樂來,「我只見到他2分鐘,就決定是他」。
查馬克.法拉屋樂任教於屏東泰武國小,是「古謠傳唱隊」的指導老師。「泰武古謠傳唱隊」曾受邀世界各地表演,更曾被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指定合唱。
精通排灣族語的查馬克.法拉屋樂表示,被導演的真誠打動,也認為藉由演出幫自己的土地說話,「用我的眼睛,幫助更多人的眼睛看見這片土地。其實排灣族有很多不同職別,從教孩子唱古謠的過程,也在做找到我是誰,是排灣族的哪一個孩子,透過拍攝過程,也讓大家知道這片土地上,還有我是誰的故事在做」。
「斯卡羅」正在後製階段,預計 2021 年在公視播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