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想想論壇》她、他、還是TA?從歐語經驗反思台灣性平書寫之路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geralt

本文作者為臧威環,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Hi! My name is John, my pronoun is he/him. Nice to meet you all.’

嗨!我叫約翰,我的性別稱謂(人稱代名詞)是他/他,很高興認識大家。

這是筆者在英國留學時,第一次聽到同學做自我介紹,發現他竟然會特別強調自己的心理性別,著實讓人感到驚艷。對於母語為中文的使用者而言,他/她在口語的使用上都發ㄊㄚ,只有書寫時才會特別區隔;然而對於英語使用者來說,知道講話對象的性別卻很重要,性別錯稱( misgender )不只對方會很尷尬,若惡意為之則屬於性騷擾的一種。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橋樑,更是一種身份政治。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3dman_eu

近年來性別包容性語言( gender-inclusive language )漸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然而不同語系在嘗試性別平等書寫的道路上,所面臨的狀況亦有所不同。本篇淺談歐語性平書寫運動的經驗,盼能為台灣性別平等書寫有所啟發。

英語性別平等書寫關鍵字:「They」、「Mx.」

根據聯合國所頒布的性別包容性語言指南中,對於性別平等書寫( gender-inclusive writing )的定義如下: 如不需要,不要強調被指稱對象的性別,並避免使用區分性別的所有格,如「他的」、「她的」、「他們的」、「她們的」),可使用「其」、「此」、「該」等性別中性代詞。如需指代前文提及人員時,可重複此人的姓名、職稱或所屬組織等相關名詞,而非使用人稱代詞「他」、「她」、「他們」或「她們」(註1)。

韋氏字典 2019 的年度選字為「They」(註2),是為性別平等書寫運動的一大里程碑,英語中缺乏中性的人稱代名詞是眾所皆知的,以往的作法多為使用複數名詞,如複數且中性的「they/them」,或是創造新的單數中性詞彙「s/he」 ,但這些做法都忽視了非二元性別族群( non-binary )。因此,許多使用英語的性別運動者開始將複數中性代名詞「they」借用為單數,以符合日漸增加的需求。

美國心理學會也正式建議,提及性別未知的人或喜歡被稱呼為 they 的人,在寫作中應選擇「they」而非「he」或「she」。而在華語使用者中,也有提出使用「TA 」來取代他或是她,以達到性別平等書寫的目的。此外,除了使用先生( Mr.)及小姐( Ms. )的二元分類,Mx. (發音是mix) 也漸漸地被廣泛使用,讓稱謂能有更多元的選擇。

表格:They的動詞變化及使用方法中,包含著單數用法,以符合日漸增加的需求。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印歐語系:語法性別與實務無絕對邏輯

看到這邊,是否覺得英文非常複雜了呢?那印歐語系中的「語法性別 ( Grammatical Gender )」,對於使用中文的我們來說,又是一種前所未聞的概念。

簡單來說,拉丁語系如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等,基本上會分為陽性( masculine )和陰性( feminine ),部分歐語如德語、俄語,甚至還有中性( neuter )的分類。這些語言中,名詞基本上都有一個性別,而定冠詞及形容詞等皆會跟著名詞的性別而有所變換。更甚者,語法性別跟實務上的性別是沒有關係的,也可說無絕對的邏輯。對於初學者來說,只能一個個死記。(對於曾學過西語和法語的筆者來說,真的是切身之痛,例如床在西語是陰性,但在法語卻是陽性,不只單字要重背,性別也要再記一次)。

作家馬克吐溫也曾如此嘲諷語法性別: 「在德文中,少女是沒有性別的(中性),但大頭菜卻是個女性,這是對大頭菜多麼尊敬,對少女多麼無禮。」(註3)

「陽性優於陰性」迫使女性隱身

在西語中,一般情況以 o 結尾的名詞是陽性,以a結尾的名詞是陰性,一個名詞通常會根據要描述的對象的性別更改字尾,如 maestro (男教師)及 maestra (女教師);但也有陰陽同型的詞彙,如estudiante (學生)。在使用上,形容詞根據主詞的性別做變化。

例如:「我很害羞」主詞為男性時為 Soy tímido,而女性則要說 Soy tímida。

此外,西語及許多歐語也都有一個準則「陽性優於陰性 The masculine prevails over feminine」,意思是遇到描述對象為複數個人的時候,只要有男性和女性同時存在,皆以陽性為主,例如教師的複數叫做 maestros,除非描述的對象全為女性才可使用 maestras。也由於這個準則,在描述性別不明的對象時,通常會預設是用男性來行文。

法語:職業性別已成大眾習慣

在法語中,許多職業的陰陽性是固定用法,如醫生是陽性的( le docteur ),而護理師則是陰性的( l’infirmière ),而相較於西語,法語的變化更為複雜。

例如:在西語中,只要將字尾改成 a 就可以表示陰性 (男醫生/女醫生 medico/médica);法語中(男醫生)le docteur 則要經過更複雜的變化才會變為(女醫生) la doctoresse,而(女護理師) ( l’infirmière ) (男護理師) l’infirmier 等詞亦是如此。

或許就是變化如此複雜,不少使用法語的人仍習慣使用職業原本的性別來稱呼,因此便產生了  Madame le docteur (女性的(陽性)醫生) 這種奇妙現象。

語法重建大工程,難受社會大眾青睞

鑒於拉丁語中對性別二元的預設,西語圈便產生了 Latinx 來取代原本 Latino 及 Latina 的二元分立,其中幾種用法是將字尾的 o 及 a 合併,使用 x 或是 @ 表示,而前方的定冠詞使用中性的 le ,而非陽性 el 或陰性的 la 。

例如:El medico es muy tímido. (那位男醫生很害羞) La medica es muy tímida. (那位女醫生很害羞),中性描述為: Le medicx es muy tímidx.或是Le medic@ es muy tímid@.
法語圈內的性別平等書寫也有許多派別,其中一種用法為在字尾加上「· e」來包含女性,例如一群學生可以表示為 les étudiant·e·s ; 中性的定冠詞及不定冠詞也隨之而生: 以「un·e」取代陽性的 un 以及陰性的 une,中性的「la·le」取代陽性的 le 以及陰性的 la,例如一位記者可以表示為 un·e journaliste 及 la·le journaliste.

然而,性別平等書寫並沒有獲得社會大眾的青睞。許多人表示根本沒有聽過這種用法,對於歐語來說,為了性別平等的語法重建比英語困難許多,除了名詞要變中性,前後的定冠詞跟形容詞等也要一起更改,無疑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大工程,許多反彈聲浪便接踵而至。像是:「都已經這麼難了還逼我們再學一種新的變型!」、「傳統就是傳統,這樣會汙染我們語言的神聖性!」(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熟悉⋯⋯)。即便 Latinx 已經被收入牛津辭典中,使用族群仍僅限於學術圈以及性別運動團內; 法國前總理甚至指示屬下不可以使用性別平等書寫,訂定法語規則的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 在追認前總理的立場後,也同樣認為要維護法語的「傳統」。

語言隱藏的壓迫 有待更多現身來撼動

從他國推動性平書寫運動的經驗裡,我們看見長久以來,女性在許多歐語中被迫「隱身」,「陽性優於陰性」對女性造成了隱性壓迫,而語法性別中對於性別的二元分立的鞏固,更窄化了對於多元性別的建構與包容性。

對於母語為中文的我們來說,即便中文沒有所謂的陰陽性,但借鏡歐語圈中的性別平等書寫運動,我們也可以反思:

日常語言中還有哪些習以為常的用法,可能缺乏了性別敏感度?

當我們描述非二元性別族群時,是否仍使用了父權框架的方式書寫?哪些用語是相較中性,且對大眾使用上來講,也是直覺好使用的?

由文中事例可知,語言的重建往往牽一髮動全身,性別平等書寫運動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也別氣餒,近百年來的性別平權運動已經打破了許多藩籬,語言總會隨著社會變遷而與時俱進,即便性別平等書寫現下未能造成大眾迴響,但相信只要有越多人開始關心,嘗試在語言中「現身」,父權在語言中所豎立的高牆,總有一天會被撼動的。

此文獻給國際組的實習生 Aude Gregory, Manon Mangin, Charlotte Cramer

相關資料:

(註1)聯合國中文性別包容性語言指南
https://www.un.org/zh/gender-inclusive-language/ (link is external)
(註2)韋氏字典2019年度選字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words-at-play/word-of-the-year/they (link is external)
(註3)’In German, a young lady has no sex, while a turnip has. Think what overwrought reverence that shows for the turnip, and what callous disrespect for the girl.’ – Mark Twain
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7375320-in-german-a-young-lady-has-no-sex-while-a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