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府為維護特有種章魚資源永續,明天起至 4 月 12 日為禁漁期。陳姓民眾昨晚照海捕章魚時,意外捕獲罕見「豹紋章魚」,由於傳聞具毒性,目前已交由澎湖科大進行研究調查。
陳姓漁民表示,今年章魚的族群數量,從昨夜捕捉數量來看,似比往年來得多。至於這隻罕見的「擬藍紋蛸」則是在北海海域意外捕獲。
依澎湖科大海洋養殖系李孟芳教授比對中興大學講座教授盧重成所發表的台灣產「頭足類動物圖鑑」,陳姓漁民捕獲的「擬藍紋蛸」,也稱「藍線章魚」、「豹紋章魚」,一般生長在台灣近海底棲性海域,澎湖海域在這個季節發現值得研究。
李孟芳表示,「藍線章魚」由於體積小,身體呈長筒型,全身棕灰色,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頭、背、腕部有許多藍色小圈圈,位於大小不等黑斑上,外套膜和背則出現長短不同的藍色條紋,亦位於大小不等在黑斑上,末端尖、肌肉發達,外套膜可達 40 mm,體重約 8 公克,無漁業價值,屬於有毒性種類,但真正毒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澎湖特有種章魚的產季在每年 2 至 5 月,主要產區介於白沙鄉以東、湖西鄉以北的白沙赤崁、員貝、岐頭、講美、中屯與湖西沙港、紅羅、青螺等海域,非禁漁期期間,只要夜間潮汐,海岸線潮間帶都可看到燈火通明「夜照章魚」景象。
依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105 年公告的「澎湖縣特有種章魚漁業資源管理有關限制事宜」,每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2 日禁止採捕、處理、販賣或持有澎湖縣特有種章魚。違者將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 15 萬元以下罰金。不過,經縣府核准配發有採捕證明者,進行學術調查、研究者不受限制,但捕捉數量需登記。
依農漁局資料,澎湖章魚到潮間帶是為攝食及交配,清明節( 4 / 5 )前後 7 日( 3 / 29 ~ 4 / 12 )為交配及產卵的高峰期, 4 月中旬以後,潮間帶的雄章魚比率約達 80 %,此時雌章魚已躲藏或移棲較深水域待產。章魚在潮間帶是沒有天敵的,惟一的天敵是人類,由於澎湖章魚生命週期短( 1 年生),繁殖率低( 1 次產卵僅 20 餘粒),簡言之就是「一生僅產卵一次,一次僅約 20 粒」,是繁殖能力非常低物種,需要嚴加管理才能資源永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