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智慧防颱 內政部用大數據研修建物耐風設計規範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geralt

台灣年平均有 3.6 次颱風侵襲,為確保建物耐風能力,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從歷史颱風資料模擬上萬種不同路徑和強度的大數據資料,研提各鄉鎮的設計風速建議值,藉此修訂各地建築物應有的耐風設計規範。

內政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現行台灣建築物的耐風設計標準,主要是依 2015 年版的「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規範,但當時採用的中央氣象局資料都是 1990 年前收集,並未考量同一颱風因路徑不同,北部與南部測站測到風速會不同,加上早年颱風測站分佈密度不均,苗栗、彰化、雲林縣沒有地面測站,收集到的颱風樣本數不足,較難正確計算設計風速。

內政部指出,為確保建築物設計風速更精準,建築研究所去年展開研究,運用近年發展的模擬技術,將西北太平洋區域 1323 場歷史颱風資料,模擬成 1 萬 3230 場不同的颱風路徑和強度,有效解決無地面測站地區的問題,並模擬出台灣 368 個鄉鎮建築物所應承受的建議設計風速,介於每秒 34 至 58 公尺。

為確保建築物設計更耐風安全,內政部表示,避免相鄰鄉鎮的設計風速差異過大,研究結果也對風速級距有更細緻的規範,規劃將風速級距由每秒 5 公尺 1 個級距,調整為每秒 2 公尺 1 個級距,並依照鄉鎮區別修訂不同的設計風速。

內政部指出,後續將依這次研究結果,推動「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修正作業,讓興建建築物節省建築資源外,更達到耐風安全,維護民眾生命財產不受損失。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