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消防署自去年起推動「防災士」制度,目前全台有將近 4 千名防災士,平時在家中、社區推動自主防災,災害發生時則協助政府進行救災疏散。對於台北市將動員千名防災士投入社區防疫,消防署今天(19 日)表示,防災士屬於義務性質,若地方政府召集防災士投入防疫工作,除了得視當事人的意願,也應辦理職前講習。
隨著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擴大,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 18 日表示,台北市將動員 1 千多名「防災士」進行社區防疫。
消防署 19 日表示,台北市動員防災士投入社區防疫,主要是從事包括防疫宣導等外圍的後勤工作,市府事前會再辦理講習,強化防災士對於防疫的觀念。消防署強調,防災士是義務職、沒有酬勞,政府無權強制其執行相關任務,目前中央並未規劃要求各縣市比照台北市辦理。消防署災害管理組預防科科長郭懷莊說:『(原音)倘地方政府基於防災或者是目前防疫工作人力的需求,要召集這些防災士來協助相關的工作,除了受徵召的防災士本身必須有意願承擔該項服務工作之外,其工作運用需求單位應該需要辦理相關的職前講習,讓這些防災士能夠充分的了解他在現場實際的工作內容,以及應注意的相關事項。』
台灣天然災害頻傳,加上災害類型日漸複雜化,世界各國都致力發展自主防災,包括社區、企業、長照機構、高層建築物、工廠等都必須建立自主救災機制,才能有效降低災害傷亡及損失,因此,內政部消防署自去年開始推動「防災士」制度,扮演政府與市民間的橋樑,除了由各縣市政府辦理免費的防災士推廣培訓課程,同時輔導民間機構團體開班培訓。
防災士培訓課程約 15 小時,課程內容包括防救災資訊取得、急救技術、個人居家防護措施、避難收容開設及社區防災等,完成培訓課程後,還要通過學科與急救技術測驗合格,才可取得「防災士」的證照。
根據消防署統計,截至今年 1 月底,全台共有 3,696 位防災士,成員主要是「韌性社區」的村里長、村里幹事與社區居民。防災士在平時可自主協助家庭、社區及工作場所推動防災活動;發生災難時,在政府救援到達前,可進行初期滅火救助、避難疏散、災情查通報等災害應變措施;災後則可參與避難收容及災民照顧,並協助地方政府組織進行復原重建。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