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肯定、理解與聆聽 成為可以信任的大人吧!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Olichel

[bs-quote quote=”人在相信自己之前,必須要先有過信任某人的經驗。不須急著要求孩子,先成為孩子們可以信賴的大人吧!”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雖然已經記不得是何時讀到了詩人春洙的〈花〉,但是在我主修諮商課程時,這首詩對我特別有意義。

「當我呼喚它的名字時,它向我走近,化成了一朵花。(……)我也想要成為一朵花。(……)我們都希望能夠成為些什麼。」

在諮商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思考「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個性既不是特別溫柔、不像其他人有智慧,也不是特別正面積極的我,究竟能為孩子們做什麼呢?反覆思考之後,我有了一些體悟:即使我不是傑出又完美的人,還是可以比孩子們早一點去學習、去體驗世界,並將我所知道的一切和他們分享,告訴他們更好的價值並指引他們。此外,我也能傾聽孩子的故事,了解他們的心聲。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RobinHiggins

我想起一位學生,她在心理測驗中憂鬱指數稍微偏高,為了要確認孩子的狀態,所以我請她來諮商室。從表面上來看,她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有著平凡順利的人際關係、中上的成績、普通的學校生活與家庭環境,外貌雖然不是特別突出,但長得也不錯。雖然她的憂鬱指數還不到很嚴重的程度,但有時候她會覺得活著是一件很累的事。

「我既沒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專長,也沒有什麼好值得拿來炫耀的東西,長得也不漂亮,也沒什麼吸引人的魅力,所以總是很不安。跟姊姊比的話功課不算好,跟功課好的同學比,也覺得自己好像沒辦法上好大學,將來也找不到好工作。雖然有幾個還算合得來的朋友,但也不到可以舒服地敞開內心,吐露彼此心聲的程度。因為不知道那些朋友會抱著什麼樣的眼光看我,所以總是很在意別人,言行舉止也顯得小心翼翼。我知道自己是不起眼的人,但總有些什麼在我內心裡沸騰,讓我一直覺得沉重不安。」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RyanMcGuire

在她分享的過程中,我對她說「我認為你長得很漂亮啊,給人的印象也不錯」,但是她反駁說「才沒有」,也不相信我所說的話。

在我看來,她是一個許多方面都很不錯的孩子。但是因為對自己不夠滿意,所以不管別人怎麼對她說「妳真的很不錯」她都不相信。她一方面是如此地渴望相信這句話,另一方面卻又忍不住想「這個人是因為還沒看過真正的我才會這樣說,等到了解我以後肯定會失望的」。她聽了我說的話以後非常驚訝,問我怎麼會知道。

如果這個孩子一直沒有機會去愛自己或是認可自己,表面上雖然可以好好過日子,卻很可能會一輩子對自己感到不滿,帶著沉重的心情生活下去。不管是讀書還是其他方面,老是擔心做不做得到而猶豫不決,因此無法好好發揮實力;就算有想要的東西,也因為懷疑是否有資格擁有而不敢爭取,最終錯失了機會,只能選擇第二順位的東西,不斷屈就自己,我相信孩子肯定不希望自己過著這樣的人生。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2081671

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我們通常是透過與父母或身邊重要的人互動的過程得到「自己是這樣的人」的訊息,因此,成長過程中的依存與對愛的需求(或是對愛與認同的需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這些需求在幼兒期與父母建立關係的過程中被充分地滿足與產生信賴的話,這種情感就會成為一種基礎,讓自己可以相信自己、他人與世界。

孩子肚子餓或身體不舒服所以哇哇大哭,如果這時候媽媽很快來餵奶或是換尿布,用溫柔的眼神與嗓音輕輕安撫孩子,孩子就可以獲得滿足,不用特別做什麼也可以獲得被照顧、被關愛的經驗,然後在孩子心中種下「我是受到關愛的」或「我是有價值的」這類自我形象的種子,也會提升孩子對自己、他人、世界的信任。

相反的,如果孩子反覆經歷不管怎樣嚎啕大哭,媽媽都不來看看狀況,或是即使來了也是冷冰冰、不耐煩的話,孩子會認為自己做了不當的要求,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如果孩子覺得只有當自己達到或滿足父母單方面訂下的標準,才有可能獲得充滿愛意的眼神與照顧時,就會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感到不安與混亂。如果保持著這樣的狀態度過了兒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成人期,很容易在自信心、人際關係、學業等許多層面上感到無力與不滿足。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Bob_Dmyt

人在看待世界時都會戴著一副自己的眼鏡,而人生最初的經驗會決定這副眼鏡的顏色。不管是鏡子裡反射的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甚至是世界上的所有事,一切都會受到影響,如果不換一副眼鏡,想要擺脫這個框架並並不容易。如果想要調整眼鏡,就得重新認可自己。認可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在成長期時,父母可以透過接受親職教育扮演更適當的角色,或是透過宗教直接或間接得到體悟,或是與他人建立新的關係等經驗來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在學校裡想傳遞給孩子的就是最後一個方法。

人在相信自己之前,必須要先有過信任某人的經驗。因此,想要孩子相信自己,我們不能只是著急地對孩子說「你為什麼這麼不相信自己呢?」,而是要先成為他們可以信賴的大人。

我在與孩子們建立起分享關係之後,希望透過這樣的體驗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有個人與過去認識的人不同,會以不同的角度看自己。此外,我也希望能夠給孩子力量,讓他們用不同的角度看自己,認為一切是值得期待的、美好的。如果能讓他們愛自己、認同自己,並接受所擁有的一切就好了。我相信當孩子們懂得愛自己、認同自己時,就能更從容地去愛或認同別人,最後產生良性循環。今天我也會在諮商室裡等待著他們,並且努力用心傾聽、了解他們的心聲。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Angela_Yuriko_Smith

本文摘自《青春期父母求生指南:學校諮商師教你破解孩子對於人際關係、課業、兩性等62道關卡》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青春期父母求生指南:學校諮商師教你破解孩子對於人際關係、課業、兩性等62道關卡” book_author=”尹多玉 ” book_translator=”梁如幸” book_publisher=”高寶書版” book_publish_date=”2019/12/25″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2/9-5e0578c4043bf.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4065?loc=M_0039_008&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2″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5769.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